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海上势力的划分(上)

得到消息,便派出了使者向唐同祝贺,九国岛上的其他诸候也先后派了使者过来,一是祝贺唐同他们的胜利,二是来向唐同表示投靠的心意,当然,他们这样做,一是因为唐同的身份是大明的高官,在他们的眼里,一点儿也不比幕府将军的身份差,二是,怕萨摩蕃在唐同的支持下,出兵把他们这些蕃国给灭了。

    唐同很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使者,向他们重申了明倭两国的友好情谊,表示为了大东亚的共同繁荣富强,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心意,最后,大家在友好热情的气氛下,唐同与这些蕃国签订了大量的贸易协定,其中最重要的三点是,一是,本着共同繁荣的原则,双方共同开发各蕃国的矿产资源,二是,凡是在小仓城中登记过,发有护照的大明华侨享有不受倭国法律约束的权力,做为报答,各蕃国在被别国入侵时,唐同有保护这些蕃国的责任,三是,唐同给与各蕃国提供大量的粮食与武器做为军费,各蕃国将出兵协助唐同进攻高丽,事成后,唐同将无偿援助各蕃国建立水泥厂,海产品加工厂,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及提供若干的倭人就业机会,以帮助各蕃国摆脱目前的贫困状态。

    这些贸易协定虽然唐同占了大便宜,但各蕃国也并不吃亏,因为他们有了唐同这个强大的武力做他们的保障,以后就不用担心被别的势力把他们灭了,对于唐同来说,让倭国处于分裂状态,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唐同的那个为在倭国的侨民办理护照的条例,则从根本上一下就瓦解了郑芝龙在倭国的势力,以前在倭国的侨民全都聚在郑芝龙的手下以求自保,但现在唐同这样的强势介入,让在倭国的侨民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再也不用担心倭国的人欺负他们了,所以有不少的倭民跑到小仓城来办理这个护照,更有一些干脆就定居在了小仓城。

    郑芝龙在得到刘香与荷兰人被那位唐副总兵打的全军覆灭后,惊讶了好一阵子,正在考虑要如何与这个新崛起的海上势力相处时,得知了唐同新签订的贸易协定,很快,郑芝龙就意识到,那位唐大人已经把手伸进了倭国的侨民势力中,从根本上瓦解了他手中掌握着的侨民组织,这让郑芝龙立马把唐同定为自己的敌人。

    在郑芝龙的信念中,没有人可以侵犯他郑芝龙的利益,这郑芝龙与刘香其实是一类人,除了自己的利益,别的什么都可以出卖,历史上他与荷兰人打生打死的,为的也是他郑家在海上的利益,现在唐同这一手,侵犯他的利益远大于荷兰人对他郑芝龙的侵犯,因为倭国的侨民势力,是他郑芝龙最重要的根本之一,失去了侨民的支持,就等于失去了大量的银子来源,没有银子就会让他郑芝龙缺船少炮,没有银子,也就没有人会投到他郑芝龙的手下为他卖命,那样的话,他郑芝龙的势力很快就会萎缩甚至消失。

    这种情况,无论如何芝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郑芝龙在第一时间便派出了人出访唐同,希望唐同能把那个办理侨民护照的事情交给他郑芝龙管理。

    这个时候的唐同,正在大律的扩军,张一横从大明招收来了五千多青壮,不过只带来了一千多支后膛枪,过几个月后才能把枪凑齐,好在这些新兵唐同在近时间内也没有把他们派上战场的打算,所以也不急,唐同把俘虏的刘香手下那近四千人中剔除了作恶多端的人,全部编进了水军之中,又将八千倭人编入了水军之中,其中有八百在上一次的战斗中立功的倭人持有了那从荷兰人手中缴获的前膛火绳枪,剩下的就是原南洋开发公司的一千三百老兵,加上以前俘虏的一些海盗和海商手下的水手,组成了一支有着近一万七千人的庞大水军。

    有了这支庞大的水军存在,明倭两国之间的走私活动几乎被根绝了,也让小仓城的海关税收翻了近十倍,因为唐同是两边收税,大明来的要收税,倭国出去的更要收税,谁敢不交,那货物就一律没收,当然,有了唐同的保护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