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原来是赝品

    鸿见了王献之的《江州帖》未置一词。李泰对卢见卢鸿未说话微一思忖开言道:“卢公子本是书道名家更精于赏鉴。适才小王见卢公子似有所见何不当场指教以启茅塞?”

    见李泰出言相询卢鸿心道终究是躲不过去又不愿违心胡说只得说道:“魏王所得这卷《江州帖》虽然书法精绝于相传的大令书迹极为相似但观其笔墨纸张却多有可疑之处。只怕此卷乃是后人伪造的赝品。”

    卢鸿话音才落众人齐齐一惊便有人出声道:“卢公子此言却是何意?”

    卢鸿尚未出声座中又有一人道:“卢鸿公子未免太过无礼了吧?座中诸公哪一位不是精于鉴古的方家均以此卷为真迹无疑。你小小年纪略有些虚名便做此大言以欺世却不要贻笑大方才好。”

    众人转头一看出声的乃是一位中年人。此人本是魏王府中一位西席人皆称之为宁先生。这位宁先生估计也是以书道闻名适才也曾对这卷《江州帖》赞赏不已。此时听了卢鸿之言便出语相诘。

    众人也多是附和此说旁边的6清羽也待说些什么只是见了卢鸿淡定的眼神忽然间一阵心虚将到了口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此时李泰出声道:“诸位请稍安勿燥。”复又转身对卢鸿说:“不瞒卢公子便是本王。也曾阅过多卷大令真迹。而观此卷确应是大令手书无疑笔法精神更是所观书迹中的上等佳作在在均于书中所载《江州帖》相符故定为真迹。不知卢公子因何断其为伪?”

    卢鸿点头说:“一般世间所见书法赝品多为硬黄纸响拓而成。此书用纸显为粉纸。而非腊纸。且字迹绝无勾摹痕迹。故看来确实极似真迹。想来诸君也多因此而认其为真。”

    众人听了均点头称是。卢鸿所说硬黄纸乃是唐时以腊制纸并染为黄色质地坚韧莹澈透明。欲要复制书法作品时。将硬黄纸覆于书作之上钩勒出原字笔画外廓然后再以墨填充称之为“响拓”。因为唐时天子李世民广搜王羲之书既有所得其中精品往往命人以响拓之法勾摹。后世所见书圣书迹。基本上都是唐时响拓之作。

    卢鸿又说:“此卷书法。若说其笔法字迹确是极似小王风骨。但我等鉴古之人除观其书法手段之外。更应着重视其纸墨印押等细节方可洞察真伪。”说着以手指着书卷说:“诸君请先看此卷用纸。晋时二王等所用纸张一般称之为‘麻黄’纸乃是以麻纸涂粉制染以黄故称麻黄。而此卷书法用纸虽然看来也是涂粉制后染黄地但其用纸却非是麻纸而是桑皮纸。”

    唐时麻纸逐渐沦为低档用纸制笺用的纸张多为皮纸如皮最为常见也有桑皮纸。如卢鸿所制的檀皮纸近来也渐渐出现那麻纸已经颇为少见。若再寻麻纸所制的麻黄纸只怕也是无处可得了。

    众人少有如卢鸿般精于制纸的但经卢鸿指点纤维粗细及长短等特点也略能分辩。

    卢鸿又说:“这桑皮纸传入中原时代较晚皮纸工艺也是近百年来方才盛行东晋之时绝无得见。因此小可敢断定这卷书法绝无可能是晋时旧物。”

    卢鸿停顿一下又继续说道:“除了纸张不对以外此卷书法的墨色也略显浮燥。因自古以来纸张均须涂布制后方可书写。因此墨迹落于纸面上后渗入颇浅。只有存放一定年份那墨色才能渐渐深入纸张直透纸背。虽然此卷经过装裱无法查看纸背墨色但观其墨色浮于纸面可知其年代不会特别久远。此外还有一点如那般流传数百年的书迹不唯墨色渗化且纸墨相生墨色必然集中于书迹线条中间。只要手持书卷对着光线照看那书迹中间必然有一道深线宛如天成一般。且线条边缘也同样变得深重清晰分明显得书迹更为流畅。诸位可对照其他几卷晋时书迹一看便知。”

    众人听了纷纷取过前边几卷晋人真迹来对照光线观看。果然书迹中间均有一道深线且墨色入纸深沉极为自然精彩。再看这卷《江州帖》墨色浮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