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七章 松花石

一家订纸外再没个寻处。到了那时节自然是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不管是报坊还是纸坊都要和你来低声说话。若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还是只自家造纸自家卖真过两年咱们供不上报坊地需求了只能任他们自行采购。那时候这块大饼才要丢了呢。”

    奚老大一听如梦初醒连拍脑门道:“果然如此!还是公子高见。我这就安排人去做这事。”

    卢鸿笑道:“这还过年呢你也不用如此急吧。还是说说又找到什么好石头了没有?”

    奚老大呵呵笑道:“这个自然。这几年咱们中原地带都走遍了开始四处借着卖书的机会到边远之处寻觅佳石。前两个月小水他们按公子所说在大北边那找到了公子说的松花石可真是不错呢。我都命人给您收好了以前公子书房院子又重新扩了一下收地石头又分别整理过了。”

    卢鸿一听颇为高兴。卢老大所说的松花砚此时无人得知但在后世有清一代却大大有名因其产于东北为满族龙兴之地因此倍受珍视是为皇族专用砚材。有绿刷丝、白玉冻、黄木纹等多种石品莹润如玉至有人称之为“松花玉”的。

    卢鸿最喜欢的便是木纹石中半白冻半木纹的一种。前世记忆中清宫多有用此料巧雕地佳砚今日既然得了这石也便做些砚来玩。其中一件半黄半白地方形砚背面卢鸿依照记忆砚背浮雕了一位正在卷帘的美人以半边黄纹雕成竹帘当真是栩栩如生。郑柔等见了此砚爱不释手于是这件砚也便成了郑柔案头另一件喜爱之砚。

    十五将近卢鸿却闻了一件极为轰动地消息:那范阳太守应着合郡民意竟然请动了莺娘一众至范阳一地演出戏曲。这消息先是由《曲苑杂谈》透露出来之后又有多家报纸刊物证明确有其事。一时之间莺娘这次离开长安的演出吸引了数不清的关注目光。

    之前并不是没有地方邀请莺娘的但长安一地已然热得不得了莺娘也实在抽不出身来。但范阳郡守心思却是灵活虽然未敢请动卢鸿为之说项但却把感情牌打得十足。他早知道莺娘对卢鸿颇有好感因此特地与太极书院联手邀请更请动了卢涛亲自至长安一行游说。最终莺娘总算是点头在过年这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莅临范阳可说是给范阳也大大地增了脸面。

    而卢涛肯屈尊亲来游说莺娘自然也有其考虑。因为卢鸿、祖述等倡又有《艺苑掇英》这等刊物力推现在大唐人心目中戏曲本是雅俗共赏的新生事物。按其曲词佳处称是阳春白雪也不为过。在《太极学刊》中也有学者专就戏曲背后反映出的民众娱乐与民风取向写过一篇文字称戏曲为古风之遗存乃风化所关有引导民心之用。关于戏曲展方向与意义的讨论近来在各大学刊上也时有所见。因此太极书院出面邀请莺娘更会树立起书院关心时政百姓生活的形象对书院展亦是大有好处。

    只是此事似乎众人都特地避开了卢鸿。盖前时卢鸿拒绝莺娘请求一事曾被一八卦小报登出来。世人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搞得沸沸扬扬。因此待莺娘成行之后卢鸿才由报上知道此事不由大叹灯下黑因此还很是得了郑柔几个温柔的白眼。

    待莺娘来到范阳时几乎全城百姓均出城相迎。待出迎时才现来的人也是多得吓人。戏班子虽然人并不多但跟随而来的各报坊采访与撰稿人不在少数当然更多的则是数不清的随队同行的戏迷们。

    按照华夏传统习俗过年之时一般不大出门。但这次范阳地方外来人流却将各大客栈挤得满满的。好在范阳地方这几年来经济展极为度外来客商人流本多因此接待能力还算勉强应付得过去。实在有那找不到客栈的便只好寻找民居相求借宿。

    卢鸿也在出迎人群之中他的朋友如祖述、褚行毅等也都随队同来。只是临时才知道高阳公主居然也在其中。一时将范阳郡守忙得晕头转向赶紧准备收拾迎接公主。

    高阳公主出行之事对外并未透露因此也怨不得郡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