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卷 南京 南京 第一章节 大溃退(一)

    南京,1937年11月16日,最高国防军事会议,

    这是最近三天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有关南京局势的高级军事会议了。此次会议的列席将领除了军政部长、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作战厅厅长-刘斐等人之外,还有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兼军法总监-唐生智,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副监、南京卫戍司令兼宪兵司令-谷正伦。

    自从上海全面开战后的第三天,即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就开始对南京进行渡洋爆击作战了。8月15日当天,二十架隶属于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的三菱g3m九六式陆上攻机空袭了南京。这是日本海军首次对南京进行长途空袭。

    9月19日,日本方面开始了无差别空袭,医院、水厂、电厂、一切军用民用目标尽皆成为日机轰炸的对象。9月25日,日本海军、陆军航空队出动飞机约百架,从上午9点半开始,对南京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猛烈轰炸。愈千名南京市民伤亡。

    1937年的这个秋天,南京,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感觉到了战争的逼近,有人已经开始隐隐约约的担心起不过三百公里之外的淞沪战火是不是会烧临到南京城……)早在1932年1月28日。突然发生地上海一二八事变就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开始拟制国防计划的同时考虑首都的防守问题。当时,参谋总部就判断,一旦中日战争再度在上海爆发,日军必将在优势空中力量的掩护下,以精锐部队沿京沪铁路、海军溯长江向南京进攻。

    1932年12月。参谋总部内部秘密成立了城塞组。以参谋次长-贺耀祖为城塞组主任,主要任务是在德**事顾问团队指导下,整修长江沿岸的江阴、镇江、江宁等各要塞,并准备在南京以东地区构筑国防工事。

    然而随着当时国民政府以安内为主要作战目标,而且随着中日《淞沪停战协定》地签署。拟定地首都防御作战计划并没有能够得到实施。而准备修筑的国防工事也没有能够修建。

    可当1935年。中日军队发生了绥远事变的时候。随着长城抗战的枪声响起的时候,随着一场由日本人在背后唆使,一些汉奸逆贼上演出地旨在以华北脱离中央地所谓华北自治运动而闹得沸沸扬扬地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再也坐不住了。

    对于日本的蚕食侵略政策有着清楚认识的国民政府立即开始了全面抗战地作战准备工作。

    1936年2月,由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督促建设的地吴福线和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线基本完工。这两道在京沪之间的主要防御方向上修筑的国防工事线组成了南京外卫的主要战线防御阵地。也是整个京沪之间的重要守御地带。

    而在南京地区,则是构筑了外围和复廓两道阵地,沿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这一条线是内卫线的外围防御阵地。

    而以明代修建的绵延数十公里的南京城垣为内廓,环城以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从而构成了内外廓相呼应的复廓阵地。而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则筑成坚固的核心据点。

    1935年12月,国民政府曾经在南京附近曾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冬季大演习,演习的地点就是在南京的外廓阵地之间。参加演习的部队是中央军的主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第88和第36师等作战部队。

    当时这次演习分为东、西两军,由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上将直接指挥。以攻防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为目的,双方在南京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厮杀。

    与此同时,各地区也进行了局部演习,重点是各要塞防守区。演习科目为对敌舰射击、各炮台之间的联络、步炮协同、对上陆之敌攻防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