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卷 鏖兵武汉 第二章节 休整(二)

    由于黄河绝口之水障的形成,骤然出现的洪水加上连日暴雨的缘故,正由兰封一线继续西进的日军各部队均停被迫止了追击作战。其中土肥原的第14师团的一部被洪水围于中牟县城,几近陷入危急,若不是第2军组织了1个工兵联队、6个工兵中队的救援队,用大批舟艇援救被困部队,恐该部定是不测。

    尽管救援队竭尽全力,日军还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位于黄河泛滥区中心的日军第16师团一部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战车等重武器及大批物资几乎全被洪水所吞没,一批第16师团官兵被洪水冲走、淹死。位于泛滥区以东的日军也迅速后撤。被洪水隔于新郑以南的第16师团步兵第30旅团的5个大队只能就地组织防御,靠空投解决军需物资,最后由日军第2军派出的船艇队将其撤回。

    对于国民政府第1战区来说,决堤造成黄河水障,确实起了阻止日军第2军西进的作用,摆脱了被追击和与日军血战的严峻局面,并暂时保住了第1战区所在的豫中、豫西等地区;但就战略范围而言,水障既未能阻止日军进攻武汉,也没有推迟武汉会战的时间。

    恰恰是在决堤放水,以黄河阻滞日军前进的期间,日本内阁、大本营在6月15日的御前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统一意见,决定进攻武汉。只不过由于黄河绝口的原因,是主攻方向不再由平汉路南下,而是沿长江西进。

    其实即便日军第2军不受黄河水障所阻,在日本大本营未决定进攻武汉、其国内新扩建的1个师团未派至中国和调整部署以前,第2军也不可能单独地进攻武汉。无论是实力还是作战后方的巩固方面。第2军都没有这样的实力进行作战。

    而本来日军进攻武汉地主攻方向起初就有两种选择,甚至就是国民政府在《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中也判断出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有三种可能,而最有可能的作战就是沿长江西进。这条进攻路线相比之下,更能充分发挥日陆、海、空协同作战地优势。

    至于日军方面。虽已占领了郑州,但日本大本营也没有做出由平汉路南下的方案选择,华北敌后战场地开辟。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广泛的游击战地展开。都使得平汉线南下的作战充满了困难。游击力量的存在经常使平汉路北段交通一度中断,如日军以平汉路为主攻方向,则不仅海军毫无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以平汉路为后方补给交通线地畅通,必需有大量兵力,这比保障长江畅通要困难得多。

    而更重要的是,事实上放弃平汉路南下进攻武汉的方略,而沿长江及淮河西进进攻武汉的构想,早在花园口决堤之前,日军在下令徐州作战时的初期,大本营已经有了腹案。

    这个腹案是令日军“以攻占汉口为目的。向南京----汉口-岳州间长江及其沿岸”的作战思想为准备的,从5月以后,日本海军就已经开始陆续给中国方面舰队增强了兵力,以便协同陆军进攻武汉。而在6月3日,海军军令部又发布命令:“控制长江下游大部水域,保证其交通安全”,同时还有一道命令是“攻击南京上游地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

    黄河决口,固然使得日军华北方面军违背大本营指示,独自越过限制的追击被挡住了。使日军进行武汉会战的进军路线也改变了。退至郑州一带的第1战区的中**队也从容不迫的完成了撤退。可是数十万中国国民却因此而丧生。

    此举也使得国民政府很清楚的意识到在政治、经济、道德、舆论上的影响力,所以在掘口放水的同时。第1战区长官司令部就对外宣传:“敌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大堤掘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

    而6月11日坐镇武汉地委员长又致电第1战区司令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