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⒅章 【笑相识,釜底抽薪】

你留的。”妇女摸了摸王昌龄的头发,笑着说道。

    不止是张柬之和义净,就是王子书都知道,那个叫狗娃的只拿来一个馒头,王昌龄母亲根本什么都没吃,否则也不会饿的昏了过去。看着这等场景,张柬之想起朝中官员的奢华之风,又想起皇家贵胄的分地之耻,不禁痛心疾首,不忍再看,索性转过脸去。

    “娘,孩儿不饿,我在外面遇上了贵人。”王昌龄指着王子书他们三人说道:“这三位都是好人,还给我们带来了饭菜。”

    “母亲。”王子书也被这等母子之情感动,蹲到草床之旁,稚笑着说道:“您就把这个馒头吃了吧!昌龄在外面对诗,赢了二十斤馒头,白白的,可好看了,以后您和昌龄就不会挨饿了。”王子书握着妇女之手,感受到一股暖流,至指心间,仿佛都快哭了出来。

    “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妇女看出王子书出生有钱人家,但还不嫌弃她这等穷人,叫自己一声母亲,就知道王昌龄真的遇上了贵人。

    王子书能看出其中原由,张柬之和义净却没觉得意外,因为他们心中已经不再把王子书当小孩一样对待。

    吃完饭之后,张柬之、义净和王子书随同王昌龄到穷人家分馒头,每到一家,张柬之就叹一声气,义净每到一家,就合十手掌,低念“阿弥托佛”。

    刚刚走进最后一家门,就有一个小孩冲了上来,抱着王昌龄笑道:“昌龄,你回来了?今天我要了五个馒头,家里一人一个,还剩一个,就给你送去了。”说着,伸手又掏出一个白馒头,摸着后脑梢说道:“嘿嘿……我今天也不怎么饿!我就还剩了半个,我家人也都吃饱了,我知道你最是能吃,所以给你留了半个,快吃吧!”

    “狗娃,我不饿了,今天吃了好多象你在这样的大馒头。”王昌龄又拿出十个放在狗娃手里,笑着说道:“看,这是我给你的,怎么样?比你的大吧?”

    “大,大,真大!”这个叫狗娃长的很高,年龄比王昌龄大一岁,看见有十个馒头,急忙先把手里那半个吞到了肚子里,然后拿过那十个馒头,给了他的家人----母亲、父亲和奶奶!

    之后,王昌龄把王子书、张柬之和义净说给狗娃听,狗娃连称他们是好人。一听王子书比王昌龄还要聪明,甚是高兴,说一定要和王子书做朋友。

    王子书最喜欢讲义气的人,一口答应下来。这时不免想起远在千里的李白和小秃头,心中不由多了思念。

    临走之时,附近分到馒头的人都出来送张柬之等人,都说张柬之是个好官,一定要写个“万民伞”送给张柬之。张柬之还和王昌龄和狗娃说,过几天他会派人来接二人,以后就在他门下学习。认了门之后,就可以随时过去找他。王昌龄和狗娃连连磕头感谢。

    王昌龄和王子书岁认识不过几个时辰,但两人仿佛是已相识多年,心中已有感情,王子书十分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多讲义气重情谊的人,临走之时,拉着王昌龄和狗娃的手说:“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之后,我一定不会让我的兄弟再饿肚子了,哈哈……”

    五岁孩童仰天长笑,观此景,并不搭调。王子书笑着时,眼睛里露出了喜光,折射出点点泪光。

    ……………………

    张柬之的府邸在东市,离小雁塔很近,虽说府院很大,但家具摆设却很朴实。现已晚上,赶了十天的路,三人都已累了,所以张柬之急忙让仆人准备客房,让义净和王子书快快休息,明日上早朝之时,就带二人去见武则天。

    一夜除了睡觉,无话!

    第二日,天还没明,张柬之就把王子书和义净叫了起来。吃过早饭,三人坐着马车就向宫中行去。义净问及张柬之家中之人,张柬之说只有一个七岁孤女相伴,内人去世很久。

    三人来到大明宫,张柬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