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章 【初留史,笔垂西游】

这些官场斗争,他都不怎么关心。可是现在,张柬之却发现武则天心里其实比谁都苦,只是没人知道罢了,一个这样的女人,谁敢和她坦城而谈,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刘知几一听,急忙跪倒在地,激动道:“多谢太后体谅,臣一定会从实而表,不辜负太后一片开解。”

    “你起来吧!”刘知几站起身来,武则天苦笑着说:“我知道,你们心里都对我有看法,但我已经决定了,这些事让天下人去评价吧!一个死了的人,还能干些什么,所以我的墓碑打算什么都不写,就来个‘无字碑’,大家觉得怎么样?”

    王子书知道这个“无字碑”,但没想到自己还见证了这一时刻,心中那个激动啊!而张柬之、义净、刘知几和魏顺安却是第一次听说自己墓碑没字的,又不是没钱刻不起。刘知几急忙掏出纸笔记了下来。

    “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些事”武则天叹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刘大人,想必魏顺安在路上也和你说了。我这次叫你过来,就是要让你看看。历史之上不仅有甘罗十二如相,骆宾王七岁咏诗,还有一个王子书五岁议论天下事,你说这件事能不能载入史册呢?”

    “太后,之前的情形臣没有看到,也不敢妄下断言。”刘知几说道。

    “恩!事情是这样的。”武则天喜欢王子书,觉得他稍加磨练,必定可成就不世之功,所以也不厌其烦的说了刚才情形。先从自己提出之后谁能当下个皇帝,把王子书原话滴水不露的说了出来。然后,张柬之和义净又倾囊而出,把自己知道关于王子书神奇之处的事情说了一遍,魏顺安也搀和进来,说的更是起劲。

    刘知几心想:这个小娃娃到底是何方神圣,之前从未听说啊?太后说假话?魏顺安说假话?这也许能说的过去,但张大人和义净大师不可能说假的啊!难道是真的?但再一细想:这怎么可能呢?他才五岁,这许多事情别说五岁,就是五十岁的人都不定能达到。

    刘知几怀疑,想要进入他的史册,那就要使他心服口服。王子书就和刘知几说道:“刘大人,你如果有什么怀疑,你只管问我,前朝历史,诗词选集,子书都能回答你,到那个时候,你就会相信,老佛爷,张爷爷、我师傅,还有魏爷爷都不是骗人的了。”

    刘知几也只有这个办法,然后就开始提问,就象是一个主考官。一开始,刘知几先是问一些简单的,比如说背一首谁谁的诗,然后又是我说一句诗,你说下一句。这对于王子书都是小儿科,每问必答,对答如流。

    刘知几这时已看出王子书过人之处,然后又问有些难的。比如《三国志》《史记》《左传》里面的一些故事和自己看法,王子书最是喜欢三国,但他是研究历史的,对于真假之说极为敏感。小时最喜欢的小说就是《三国演义》,但当他接触的《三国志》《魏书》《九洲春秋》这些书的时候,他就有些失望了。

    因为这些书里记载的三国史料,和《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大相径庭,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尤其是对诸葛亮,比如说三顾茅庐、空城之计,这些好象都不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般。

    刘知几这个时候问起来,王子书好象正好找到一个排水管道,把自己心中想法和史料对照而言,一发而不可收,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刘知几这个史通都不得不拍手叫好。

    最后,刘知几觉得没必要再问下去了,王子书的确就象武则天他们说的那样,天资聪慧,小儿通古,神奇之子也。刘知几不仅把武则天他们说的那些事记了下来,还把自己适才问考王子书的经过也写了下来。

    武则天笑着问道:“刘大人,怎么样?你说子书可要举人之才?”

    “回禀太后,此子真乃天降文曲,必定是个可造之才。”刘知几不知道该说什么,心中实在太激动了,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王子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