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章 【朝钱鼎,雄风拂帆】

军快说说长安城中都有什么变化?”

    提及此处姚彝不禁皱眉叹气说道:“子书你可知道为什么这次赈灾银钱这么久才至振洲吗?”

    王子书摇了摇头说道:“想必定是边关吃紧突厥缕缕进犯而国库又不充盈陛下权衡之下只能先看看战事如何再做打算。所以这赈灾银钱也就来晚了十几日。”

    姚彝说道:“此中确实也有此关系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当宋大人向陛下提及子书南下赈灾之事本来有些为难原因就是子书刚才所说。但陛下看到百姓疾苦实在有所不忍咬了咬牙也就坦然答应了下来。”

    王子书知道姚彝还没把话说完追问道:“姚将军之后呢?长安到底生了什么事?”

    姚彝黯然神伤说道:“太上皇驾崩了!”

    什么?李旦死了?王子书惊讶一下又一想:对啊!现在是716年李旦确实到了驾崩之期。王子书这下算是想通为什么银钱迟迟未到的原因了李旦驾崩这是大事肯定要花去很多银钱为了周转李隆基只能把赈灾银钱下搁置十几天等丧事一过再想办法。

    姚彝接着说道:“子书你也知道皇家出丧可不比我们这些寻常人家花费甚巨一下子国库几欲被此抽空。陛下甚是烦恼就找来大臣商议这时兵部郎中裴光庭出了一个计策。”

    王子书一听站起身来说道:“裴光庭?”

    也难怪王子书会惊讶这个裴光庭可不是寻常人物他在姚崇和宋景死后担任相职。虽然忠心耿耿但每做一件事都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十足一个典型封建官僚形象。而且这个人务必会在今后制约着王子书展。因为他之后提出了“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蹑级毋得逾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的做官政策。大意就是论资排辈不满二十者不能委以重任。

    姚彝见王子书如此激动不禁问道:“子书怎么了?你和裴大人也有过一面之缘?”

    王子书笑了笑说道:“哦!不是我只是在朝中听说过此人。”他顿了一下接着问道:“姚将军之后呢?这个裴大人到底想的什么法子?”

    姚彝说道:“就是让陛下召集所有皇亲国戚四品以上官员到宣政殿然后陛下带头募捐丽妃娘娘和皇后娘娘也非常支持陛下纷纷拿出金银饰投在方鼎之中。那些私占良田贪污受贿之臣也知道陛下心中实际对他们的行为知道一些只是不想一时说破既然陛下和皇后都拿出自己银钱身位臣子的也不敢怠慢殿上所有官员都出资力集南方赈灾银两这才有了今日船上那七十万两银钱。”

    王子书和姚彝一直聊至深夜方才下榻。第二天一大早王子书先把亏欠孙君为六家店铺那五万银两还上然后把所有纺织劳工聚集在衙府门前而自己则衙府之内支起一张桌子旁边放着银钱劳工排队依次凭借票据来兑换。振洲百姓拿到了银钱心里当然高兴纷纷称赞王子书不仅为人正直、思天下之忧、担百姓之负而且诚实有信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和气度胸怀不失为一代传奇官吏。此时的王子书并没有沉静在腐誉之中而是有了一个更加宏远的计划但现在条件有限还无法实行只能回到长安向李隆基提及得到支持放才能实施。

    这十几天王子书日日夜夜守在劳工身旁与其同甘共苦亲眼看到百姓劳役时的苦处王子书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所以决定今天停工一天。此言一出立刻遭到振洲百姓劳工的一致反对都说中原南方百姓现在正受天灾之苦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那种苦处岂是劳役在屋檐之下可以比及的。王大人为民请命不远万里来到振洲不私余力为了百姓可抛弃身份于不顾这等大义他们更是万万不及作为一个大唐子民现在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时间赶制出所有棉衣尽快放至中原南方各处让南方百姓可以过上一个安逸祥合的大年。

    姚彝刚从长安而来这几天生之事都未听说他还纳闷呢!这王子书到底是什么人?怎么才来振洲几天就被当地百姓如此忠心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