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061-1070

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我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那你就是前辈如果连资历也相同就比入阁时候的官级你是正部我是副部你还是前辈如果官衔也相同那就比年龄反正不分出个先后不算完。

    所以张居正虽然与陈以勤同时入阁但论资历和官级他都要差点只能委屈点排在第六了。

    其实这种排序本也说不准要说起来排第二的李春芳还是陈以勤的学生谁让人家进步快呢?这种事情不能怨天尤人。这就是隆庆初年的内阁顺序表考虑到排序再看看前面几位生龙活虎的状态如果按自然死亡计算张居正要想接班至少也得等到七八十这还是保底价。

    不过幸好除了论资排辈外明朝也不缺乏其他的优秀传统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斗争哲学。

    就在张居正刚刚入阁之后不久一场猛烈无比的风暴来临了。

    正所谓十处打锣九处有他这次挑事的又是一位老熟人----胡应嘉。

    虽说上次投机不成没有搞掉高拱反而结了仇但胡应嘉没有辞职更不退休这位仁兄注定是闲不下来的很快一个偶然事件的生为他提供了新的挥途径----京察。

    明代的官员制度是很严格的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中央检察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官员(含五品)按此范围全国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知府正五品)。当然也包括京城的京官。

    这么一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嚷的言官也都是考察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正七品六部六科都给事中是正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算是包了饺子。

    我查了一下这个条例是明宪宗朱见深时开始实施的很怀疑这是不是朱同志受不了骂故意这么干的。

    如果这真是他的本意那他就要失望了因为一百多年来每次京察的结果总是地方官倒霉言官安然无恙。想想也是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不是内阁大学士连皇帝都怕言官两位部长大人怎么敢干得罪人的事情呢?

    但这次似乎有点不同了除了地方官外许多原先威风凛凛的御史、给事中都下了课乖乖地回了家朝野一片哗然敢闹事的却不多。

    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此时的吏部尚书是一个级猛人他虽然没有入阁却比大学士还狠----杨博。

    说来惭愧这位当年严世藩口中的天下三杰竟然还活着而且老而弥坚这次京察是由他主导的那就真算是一锤定音了。

    想当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陪大学士巡边之后镇守蒙古边疆杀了二十多年人又干了十几年政务严嵩在时都要让老子三分你们这些小瘪三也只能去欺负皇帝免了就免了辞了就辞了你敢怎样?那倒也是现在的内阁成员中除了徐阶外其余五人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行礼谁还敢动他?

    但这世上从不缺胆大的胡应嘉估计是得罪了高拱反正豁出去了就摸了这个老虎屁股他上书弹劾了杨博。

    当然弹劾也是有理由的虽说这次从中央到地方撤掉了很多的官员但唯独有一类人却丝毫未动----山西人。而“凑巧”的是杨博就是山西人。

    狭隘的老乡观念是要不得的是一定要摒弃的这就是胡应嘉弹劾的主要内容。但文书送上去后杨博还没作出反应内阁就先动手了。

    具体说来是高拱要解决胡应嘉他握着胡言官的那封奏疏大声疾呼应该让胡应嘉趁早滚蛋回家当老百姓。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幕只是因为胡应嘉先生过于激动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程序问题。

    京察的主办单位是吏部和都察院而作为给事中也是要参与其中的胡应嘉全程办理了此事却一言不现在京察结束了才来告状你早干嘛去了?

    高拱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他辞严厉色一边骂胡应嘉还一边斜眼瞟徐阶那意思是你能拿我怎样而郭朴也趁机凑了回热闹跟着嚷起来要严惩胡应嘉。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