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71-1680

令传出后一个山海关的参政主动上书要求替杨鹤承担处罚。

    如此黑锅都敢背是不正常的但这个人帮杨鹤背锅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位参政是杨鹤的儿子叫做杨嗣昌。

    崇祯没有理睬杨鹤先生的命运未能改变依然去了袁州。

    帮父亲背锅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导致了两个重大后果。

    从这份奏疏上崇祯看到了一个忠于父亲的人。按照当时的逻辑忠臣必定就是孝子所以他记住了杨嗣昌的名字。他认定此人将来必可大用。

    而杨嗣昌背黑锅不成父亲被配了对他而言莫过于奇耻。从此他牢牢记住了那些降而复叛的人此仇不共戴天。

    杨鹤离开了但这场大戏刚刚开幕真正的猛人即将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