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二百四十三回:小惩拟大戒(下)


    所以袁震东一听秦兰亭如此说,立刻反驳道:“皇太后,这个李万山是秦兰亭的得意门生,自己的门生,秦兰亭大人自己是会刻意会护的了。不过秦大人,据我得到的消息,你的这个得意门生李万山巡抚在山西地官声可不怎么好,据有人告知,李万山在山西巡抚任内,任用私人,搜刮地皮,甚至将主意打到了朝廷地头上。他令人将山西的个个官仓里头地粮食都远送了出来,然后在黑市上高价出卖,大发特发了一笔财。如此监守自盗,肆意妄为,漠视民谟,这样的人呢怎么可以做山西的巡抚呢。为官一任原本是要造福地方的,可是这个李万山如此行事,哪一点算的上是造福黎明百姓,所以本将军奏请朝廷,要将这个李万山罢黜为民,已然是便宜了这个李万山巡抚了。其实照着这样的形式看来,朝廷就是将这个李万山抄家灭族也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秦兰亭大为生气到:“你袁震东是血口喷人,皇太后,自古有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袁震东大将军虽然是本朝的有功的将领,可是没有实在的证据,怎么可以如此对朝廷的封疆大吏的去从指手画脚听得秦兰亭和袁震东在朝堂上打起了嘴仗,也知道这两个人不和而不能两立是必然的事情。可是眼下的情势我也不能偏袒任何一番,所以我就对着崔文杰说道:“崔大人,袁震东大将军和秦大人所争论的事情,哀家不是很清楚。哀家想要问问崔大人的意见。”

    崔文杰知道秦兰亭和袁震东已然发生了冲突,自己如果在出面偏护任何一番,都是对另一方的得罪。所以崔文杰就启奏到:“袁震东大将军和秦兰亭大人的进言,都是出自心中对朝廷的一片忠爱之心,然而微臣以为,人臣进言,万万须要从容和婉。微臣觉得只有某些事体心中洞察毫厘,且不得不言者,这样的事情才可以向圣明的皇上和太后陈奏。当然,作为臣下,微臣以为秦大人和袁震东大将军的都是不敢不和皇上以及皇太后同心的。至于山西巡抚李万山这件事情,微臣和这些疆臣素来没有往来,所以对于这个李万山的事体,微臣不是很清楚,微臣只是觉得如此这个山西巡抚真的有,咳咳,真的有袁震东大将军所说的那般的舞弊情事,这样的事情,微臣以为无论是否是至亲好友的在上位者,都是不能回护的。不过朝廷的用人的权柄,操之于上,这就不是我们这些臣子可以擅自议论的了。而且此事以为皇太后不妨好好询问一下吏部尚书的意见。”

    我知道这个崔文杰是不想在秦兰亭和袁震东之间难做人。所以他就对于李万山这件事情根本不与置评,只是说这件事情还是要听朝廷的意思,其实就是不想得罪任何一番,依旧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我。不过崔文杰在言辞之间也微微的向我传递了一个意思,就是说朝廷的用人大权,是不能够旁落的。崔文杰最后的话里头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请求我这个太后拿最后的主意。我明白了崔文杰的苦心了,他的意思就是让我不妨用用拖字决,将这件事情悬置起来,暂时不要做出什么决定来。不妨先将这件事情推到部里头。

    我转过头对着身居袁震东后面的吏部老尚书咨询道:“吏部尚书,李万山是吏部遴选出来的,你最清楚。你给哀家说说这个人的人品操守和才具如此。”

    吏部尚书就是那个已经给我递过了好几次辞呈,想要乞骸骨告老还乡的那个老尚书了。都快要走了的老尚书自然也是不愿意介入朝廷中的这些大佬们的纠纷和斗争之中。所以这个吏部尚书慢慢的出列,还没说话呢,就先咳嗽了半天,满朝文武等了半天,可是这个老头子还是咳嗽个没完,后来终于然后喘息定了,忝为吏部尚书,可是也是刚刚从工部尚书任上接任吏部没多久,至于这个李万山资历才具究竟如何,微臣也不敢断言。不过据这几年山西的考成来看,这个山西巡抚李万山还是很称职的,想来人品操守应该不坏,国家的名器自然不会给那些人品才具不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