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六章 请命

    “若依状元郎之言我大唐岂非已是病入膏肓又何谈平四镇、御外辱恩!”坐于太子下侧的一个长须老者阴恻恻问道。

    “此人不善!”崔破心下暗自警惕口中却接言道:“不然以上所言虽是实情然则历经安史叛乱天下民心思定;更兼我大唐德泽未衰正朔之位无可撼动是以安史叛贼虽坐拥我大唐过半军力、精锐之师起兵作乱却也难免身死族灭、万人唾骂之结局。如此民心朝廷善加利用则何事不可为便是再现我贞观、开元盛世也属必然”这最后一句却是崔破专为投太子之志所言说完他一眼瞥去果见太子眼中精光闪闪满脸振奋之色。

    “崔小友此言甚是近日天象紫薇大盛众星拱绕此主皇室大兴之兆应天命而有万民拥戴则何事不可为耶?”崔破循声看去说话的却是一位鹤童颜的葛袍老者正对他微微而笑。

    “然则四镇如何可制?”太子追问道

    “我大唐以兵祸乱之如今四镇沆瀣一气抱团儿以抗朝廷明之以德抚之以恩恐怕都是无济于事了为今之计也只有‘剿’之一途了”言至此处崔破也是心下激动这一个“剿”字说得沉缓以及竟然是丝丝从唇中挤出。

    “放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你岂不知安敢在此妄言刀兵这战事一起天下分崩、百姓流离皆是你一言贾祸。”崔破话声刚毕就听适才那长须老者如此厉声喝道。

    “我跟你有仇吗!怎么次次都针对我而且还是用心如此恶毒句句话都是扣我的帽子可惜的是你用心虽是险恶却不知我所言的都是太子心声否则岂不要被你给坑死了。”崔破心下如此思量口中却不说话而是静侯太子开言。

    崔破这一番话只让太子殿下听的舒爽已极每一句都如同从他的心中流出一般大历初年时他已领衔“天下兵马大元帅”四处平定安史乱军虽不是直接统军但四处协调各部却是做的太多对那些个藩镇的跋扈之态远比朝中许多文臣了解的更深也知对这些已是杀红了眼、抢顺了手更当上了一地土皇帝的兵油子也只有剿之一途。只是朝中上至父皇下至群臣受惊太深人人惧言“战”字一味姑息使他这未得位的太子也只能谨守缄默惟恐更有小人以此谤之动摇东宫。

    十年之间从一个年青气盛、一心想再现贞观盛世的皇子到如今年过三旬、沉默缄言的监国太子他已经隐忍的太久、太久。但是十年的光阴并没有消磨他的雄心反而使他层层包裹下的心愈加的炽烈几乎是瞬时之间崔破在他的心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长于诗赋的词臣。

    见室中如此情形他细瞅了一眼崔破后对那老者道:“常相无须动怒他一个新科状元正怀着火炭一般的心思又是年纪轻轻的有这些想法也不足为奇对于不对故且不言孤王更取他的是这一份忠义之心。”

    太子“常相”二字出口崔破已知眼前的老者便是与自己伯父崔佑甫势同水火的当朝宰执常衮难怪他一味针对自己而自己的伯父为避嫌疑也并不为自己分说。

    太子此言即出那常衮也只能悻悻答道:“殿下说得是状元郎少年气盛一片报国之心原是好的只是未免太过于书生意气了。一个‘剿’字说来固然是好听做来又谈何容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安史乱后军队激增我大唐已有带甲之士七十五万余人而国家赋税却仅靠江淮地区支撑。四海安宁时期已是日常岁入的三分之二都要用以养军若是一动刀兵每月支出将高达一百五十余万贯如此不须四月太府库中必将如遭水洗一般没了钱粮这仗还如何打法?”毕竟是一朝宰执他这一番反驳是有理有据说得室中众人黯然不已。

    见状常衮牵动嘴角微微一笑后续道:“再说这七十五万带甲之士名为大唐军士但是置于朝廷绝对掌控的不过是六军禁军万人及左右神策军十五万人仅占四一之数其余兵马皆隶属各藩镇调遣虽曰遵从朝廷号令但往往心存观望之心只图保全自身少有一心戮力王事者真若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