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九零章筹备钱庄

排梁兴财计算过,如果把全国的税赋押解业务拿下的话,也就是两年时间(四次税收),所积累的资金就足够应付总号的资金兑付。考虑到户部不会轻易借钱给钱庄,梁兴财在计算时还特意列出了利息开支。按照正常的利率(年息%)支付利息的话,也就是三年时间他从户部借来的钱就都变成了自己的。

    除了总号的铺底资金外,李潜还要在半年内组建一支至少两千人的押解队伍。这些人从编制上直属于总号。这支队伍的一半人可以由各商号选拔,平时这些人就在各商号区域内负责各道内的资金调度押解。剩下的一半人在长安、洛阳两地驻扎,这部分人必须由李潜亲自挑选。人选来源李潜也有了打算,最近两年边境太平,李世民正准备裁撤部分边军,李潜相信如果这时向李世民提出从裁撤的边军选拔人手,李世民肯定很高兴。因为李潜为他解决了人员安置的难题。

    单单就这几项事就足够让李潜在半年内忙的脚后跟打后脑勺,更何况还有那些躲在暗处时不时给李潜找些麻烦的门阀世家。现在李潜现人不够用,特别是忠诚可靠又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少了。他现在身边能用的人只有梁兴财、马三奎、谢志成。李潜琢磨着看来有必要从驾部找些低级官员来帮忙。那些员外郎、主事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因为他们前程远大未必会屈尊降贵来帮他。只有那些令史、书令史之类的小官,特别是年龄偏大升迁无望,而本身又有些行政事务能力的人才是他的选,比如贺彬之。况且李潜还有个驾部郎的官职,从驾部抽调人手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再有就是钱票的印制。按照李潜的设想,钱票分为记名和不记名两种,无论哪一种都涉及到防伪的问题。钱票所用的纸张不成问题。将作监有自己的造纸工坊,专门生产供应皇宫所用的纸张。其就包括圣旨所有纸张,委托他们生产钱票专用纸张应该没问题。另外就是油墨。现在市面上只有书写用的墨还没有印刷用的油墨。不过李潜记得隋炀帝曾经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制过不少书籍,想来油墨已经诞生,花费些心思寻找精通制作油墨的工匠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纸张和油墨并不代表防伪的事万事大吉了。还需要从制度上来进行严格监控限制。李潜计划采用三环节防伪体系。第一环节是印刷环节。所有印制好的钱票上必须印上代表各道的编号和顺序号。每一道一个编号,绝不混淆。每个月印制了多少钱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第二级是总号负责人的签章。印制好的钱票上必须有梁兴财的印鉴和李潜的印鉴。这两人的印鉴当然由两人分别保管。第三极是各道商号主事人的印鉴。举个例子来说,四海商号负责江南道,它开出的钱票是总号统一印制好的,而且李潜和梁兴财分别在上面盖了签章,但这张钱票依然不能使用,必须还得盖上四海商号主事人的签章。若是这张钱票上盖了盛元商号的签章,那这张钱票就作废了,因为钱票上有代表江南道的编号和顺序号。

    脑海将这些事大致捋了一遍,李潜确认没有其他重大到需要自己再费心的事之后,李潜便与各商号主事人闲聊了两句,而后将话题转移到三杀堂上。

    “二兄,这次你带来多少人?”李潜问梅绍道。

    “二十人,”梅绍立刻想到了李潜的意图,“你若需要全都带去就是。”

    “那你怎么办?”

    梅绍笑道:“为兄正好要去长安看望紫澜妹妹和小麦粒,不然她肯定会生我的气。”

    李潜点点头,“我留十五个人吧。二兄若去长安正好帮我送个人过去。到了家里,你将那人交给紫澜就行。”

    梅绍没有问要送的什么人,而是有些担忧地道:“人手太少了吧?三杀堂成名多年,实力不容小觑。”

    梁兴财向司品忠递了个眼色,司品忠道:“郎若不嫌弃鄙人这也有二十个人。”

    方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