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三章 同机而行

    蒋介石明显的苍老了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里在吴铭看来他不过是在硬撑着或许他还固执的坚持着但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造成现在这样一种局面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解决的。

    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点。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一个假的标签会很快破坏贴标签者的信誉看来蒋介石对这种问题缺乏认识。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毛zd无疑也占了上风。毛zd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根基。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zd和中国gcd。虽然蒋介石认识到需要一种意识形态。但他试图创立地新观念却让人难以接受最后终于流产。

    另一方面毛zd赢得了农民而蒋介石却听信地主残酷地对待农民而且很久没有解决土地改革的问题。

    蒋介石在官邸会见了吴铭夫妇在谈话中双方都很默契的避开了目前中国国内地问题一切都是在外交辞令似的虚伪的什么两国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话题。

    中华民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席位直到1971年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马来亚政府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从实际利益出。毕竟早晚要对印度尼西亚采取军事行动取得美、中等联合国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此时北平“七五”惨案刚刚平息辽沈战役又已经开始国民政府婉转地拒绝了吴铭的北平燕大之行。在会谈中吴铭提出的其他访问要求还有移民马来亚地请求都获得了蒋介石的肯而且蒋老先生还露出笑容告诉吴铭在上海有几个老朋友正在等着欢迎他。最后吴铭替自己的二老婆沈敏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国民政府能帮助寻找曾经和沈敏在一起训练、战斗过的幸存战友并邀请她们去马来亚见面相聚。

    国宴招待、拜谒中山陵、签订两国建交公报等等事情在几天内完成国民政府还与马来亚协商了通航事宜上海机场和港口可以让马来亚飞机轮船停靠。

    等一切事情基本处理完毕吴铭拜别了蒋介石。在国府官员的陪同下前往上海滩而肩负金圆券改革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的蒋经国也同机而行。

    蒋经国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所认同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任总统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义的“总统”。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展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过1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强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于1987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6探亲次年开放报禁。蒋经国提出地“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确定了台湾向民主改革迈进的不可逆转的方向。

    在飞机上吴铭与这位蒋介石的继承人将来地台湾之主相谈甚欢。或许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也或许是吴铭对这位能在独裁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革新推进台湾的民主进程的人物心存钦佩的关系两个人谈论了很多事情由此也建立了两个人较好地个人关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