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零八章 暗流涌动

 他上前一步先向杨国忠跪下行了一个大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我家王爷给杨中丞的亲笔信请过目。”

    杨国忠接过信先上下打量一下海中恒忽然问道:“听你的口音好象也是蜀人你叫什么名字?在庆王府内身居何职?”

    海中恒起身再向杨国忠施一礼不卑不亢道:“在下姓贾名海是王爷府中的大执事替他打点生意在下是成都人前年因家道败落才来长安杨中丞从前做成都县尉时我还见过杨中丞一面。”

    杨国忠闻言不由一阵呵呵大笑“原来还是故人来!请坐下说话。”

    杨国忠拉过两把椅子请贾海(以后都称贾海)坐下自己才懒懒地靠在长椅上撕开信皮抽出里面的信细细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仰慕他刚正不阿才德两全罢了最后邀请他到庆王府中赴宴。

    杨国忠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研究其中每一个字地含义还是看不懂这封信按理庆王是皇长子地位尊崇自己与他素无瓜葛甚至连话都没说过几句他也没有什么把柄在自己手上为何会忽然向自己示好?难道是他又有什么内部消息自己要获高升了吗?

    短短一年时间杨国忠从一个小小的金吾卫参军升到四品御史中丞又兼京兆少尹、太府寺少卿等数职可谓飞黄腾达四个字来形容尽管如此杨国忠依然不满足他想在九寺五监中得一个正职或者六部中任一侍郎将他一直眼红地李清压下去可他本人也清楚自己寸功未立如何升官。

    本想熬几年资

    可庆王的一封信函却又重新燃起他的希望之火他桌上盯着贾海道:“庆王殿下还有什么口头上的话没有?”

    “我家王爷让我转告中丞大人今晚已摆下盛筵敬请大人光临。”

    停了一下他见杨国忠眼中还有些犹豫又徐徐将下半句话说了出来“我家王爷在京中人脉颇广若中丞大人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可对我家王爷明言他能帮则帮。”

    “为难之事?”

    杨国忠忽然想到儿子参加科举一事这倒是个好机会他立刻展颜笑道:“你回去请转告王爷就说杨某今晚必到。”.

    就在杨国忠接受庆王邀请答应去他府上赴宴的同一时刻在皇城尚书省的户部署衙内李清还在和他的几个手下商讨实施盐法的具体措施对于新盐法实施的阻力李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古以来无论革新还是变法哪有顺利完成的况且他的盐法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对即得利益者有着强大的冲击力虽然新法只颁布了两天但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赚取盐利的人该怎样惊惶失措又该如何密谋串联商量对策。

    按李清的计划他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摸清现在盐市的状况比如哪些有背景之人在从中牟利?各地方收取盐税地渠道和手段又是怎样?这都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找到实施新盐法的突破口但李隆基却不给他调查时间便心急火燎地颁布新法也由此可见朝廷财政的窘迫状况。

    直到李清上任几天后他才惊讶地现国库的窘迫状况远比他想象得严重各地的赋税刚刚解押进京。可扣除各种开支后左藏存钱已不足三十万贯而宫廷的开支一个月少说也要十万贯也就是说就算其他人不吃不喝只供应宫廷一处。也仅仅只够三个月地开支难怪他刚向李隆基提出延缓三个月再实施新法却被李隆基一口回绝。

    “看来只能摸石头过河了!”

    李清无可奈何这就算是考验自己处理突事件的能力吧!

    在他下手坐有两人一人是户部左侍郎韦见素而另一人则是度支员外郎第五琦韦见素是韦氏旁支一向为官谨慎、官誉清明这次韦坚之祸也并没有涉及到他但韦家也由此与李林甫水火不容。章仇党建立后他便是第一批投靠章仇兼琼的要员。加上右侍郎李清整个户部就基本上被章仇党控制。所以李林甫才会奏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