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51 标本兼治
要的银子。
而到了征收赋税的时段过去市场上的粮食减少于是价格又会上升。这种现象在许多明代经济史著作论文中都有记述。在一本著作中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山东汾上县1576就报告说收获之后很快就到了税收期限这时候的小麦价格从正常的每.c.37两白银大麦则从每.+25白银。三个月后价格又回到了正常的水平”!
这并非仅仅生一个地区当时明朝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在南方的话这种由于交纳赋税造成的粮食价格波动可能还要剧烈。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明朝征服政府从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妨作个假设假如农民卖出一百石的粮食这时候粮价是每.得到的银子是3o两上交给政府。而等政府拿到这3o两白银的时候用于支出各种开销的时候正好是过了税收时期粮价回到正常水平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如果用这3o两银子到市场上去买粮食的话假如粮价是o.5两白银只能买到6o石的粮食。于是在农民那里他觉得自己交的税是一百石而实际上政府真正收到只有6o石。那么当4o石的好>跑到哪里去了?显然就是跑到那些买进卖出的商人那里去了。
这种粮价波动造成的影响对于解释为什么政府实际收到的赋税很低而农民实际的交纳的赋税其实并没有那么低应该还是比较有力的。这里面的差额实际上是被商人和勾结商人的官僚拿去了。加上大官僚、皇室封地逃税、免税等次要原因明朝的赋税能收上来的本就不多。
到了崇祯时期恶性循环税越收越没有税越收越富足了商人、官僚的腰包。
呜呼!
于是明朝统治者就背上了一个这样的骂名:残暴荒淫如何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明代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过重人民难以负担奋起反抗的结果!
话又扯远了有点骗字数的嫌疑!
“边剿匪边抚民!?”崇祯听到王承恩的话明显来了兴趣。因为王承恩的功绩别说王承恩能解决明朝的隐患只要崇祯这个皇帝喜欢了说的恶俗一点王承恩就算是放个响屁崇祯都认为是香的!
乾清宫内一起面圣的大臣们听到王承恩的话齐齐朝王承恩看去看王承恩这个太监又有什么花花肠子!
“臣以为贼患之根本乃抚民。”王承恩继续道:“如若百姓安居何苦冒铤而走险造反生事。皇上当初减免一半赋税仅仅杯水车薪若要治标先从这粮食赋税征收方式上下功夫!”
这王承恩敢动粮食赋税的征收方式这也太大胆了连内阁大臣们都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太监竟然要动粮食赋税征收方式!
可是现在王承恩给崇祯捧得如日中天这些大臣们肚子里的复议如何敢说出来惹怒崇祯!
果然崇祯听到王承恩的话立刻仰面大笑道:“王爱卿且说无妨只要是切实可行的朕都许爱卿人力物力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