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节 迷恋,友情,爱情

    我想多谈一谈有关少年人的事。我们会经历所有的年龄层,但我们通常在很年轻的时候会第一次相当迷惘地发现一种心情:迷恋。我爱你:iloveyou;ichliebedich----在所有的语言中,这句话听起来都是迷恋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不建议把这3个字到处宣扬。这3个字经常是依说话者的意思而定。在波里尼西亚中部,“我爱你”大概意味着“我要和你*”。但是在多数的例子中,一个小男生在初恋的时候对小女生轻声细语说一句:“我爱你”,这时候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遑论他敢提出这建议。

    在*这个题目之前,先简短来段离题的说明。世界有3大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国文明。我们这个世界一再受到大小战争、经济萧条、爱恨、嫉妒和权力欲、怜悯与冷酷、理性与无知的影响。在这个猛烈的大海中,经常有新的改变浪潮蜂拥而来。这些改变浪潮可以在宗教里感受到,也可以从我们这一章的主题中感受得到。谈到这个主题,当然首先会想到男女关系(我们都是这样被教育的),然而很明显的,许多我们要谈到的感觉和过程,也会和同性的相处有关----不只本章,整本书都是如此。因此,在谈到关系时,我宁愿只说“伴侣”,而不愿次次都指明伴侣的性别。

    迷恋、爱情及其表现形式,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在某些文化中,爱情的理想形式是宽广而普遍的,较少针对某一个个体。在某些宗教团体里,爱,只是针对上帝或众神。在西方世界,爱很早就开始了,而且当然是针对个体而起的爱。小男生爱上邻家小女孩,乳臭未干少年爱上他的女老师,甚至有母亲对于儿子的照顾近乎一种迷恋形式,其热烈程度足供恋爱中的男女学习。兄弟姊妹之间或堂/表兄妹之间的迷恋,通常标志着那种心底第一次出现搔痒的感觉。还好,这种形式的感觉往往昙花一现,否则今天许多人仍会坐在女老师怀里或是迎娶他们的姐妹或堂/表姊妹。

    然而,有些形式的迷恋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而且有时可能持续很久。不论年纪,没有人躲得过丘比特的箭,也没有人是命中注定要迷恋的。安养院的看护人员都知道,80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在他们的生命中第一次谈起恋爱,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古希腊人称“迷恋”为“马尼亚”(mania,在英文里就是“痴迷”的意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一种被众神植入的精神疾病。

    丘比特的箭,确实是个美丽的比喻。一次精准的发射足以彻底改变世界。

    迷恋会突袭所有的人。它很难控制,或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得住。在许多例子中,迷恋的感觉极其强烈,以至于身陷其中的人会极度迷惘。如此一来,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当然会受到影响。在强烈的迷恋阶段里,很难理智地思考和判断,这会造成对环境做出负面或轻视的反应,尤其是成年人(甚至是已婚的人)陷入此类情绪危机时。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或是没有从书中感受、从交谈中认识到它的人,倾向于认为,仓促爱上一个人是不稳定的情感,甚至是不可靠的情感。媒体有关这类的报道多得不胜枚举。例如,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克林顿的政治对手一直在寻找猎物,想要证明----证明什么呢?基本上只不过证明了这两位先生在他们的生命中经历过必要的迷恋阶段而已。为了打击这些总统或总统候选人,所想到的或是想不到的证据和说明,都会引用上场。在英国,对挖出国会议员的爱情故事或王室对运动的热度持续在发烧。20世纪90年代的比利时,政治人物的爱情故事纷纷出现在媒体的头条。

    爱使人痛苦,流行音乐这么唱着。

    不错。一方面,热烈的迷恋会带来一种近似陶醉的幸福感觉,这种感觉往往会使人在工作或学业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社会的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