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玄霸的新王朝

    二原先的历史上,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展形成;正式确立。唐朝才进一步完善。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乃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皇帝的昭令。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官品是正二品,下面还设有正三品的侍郎两名,相当于中书令的副手。门下省则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也就是审核中书省和皇帝决策的政令,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通过才能够执行,否则得驳回。最高长官是侍中,也称纳言,同样是正二品,之下也有两位正三品副手侍郎。

    至于尚书省,乃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由中书、门下决策审核过的政令。从中书、门下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所谓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就是尚书省的执行机构部门。因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职责很重要,因此除了最高长官是尚书令。正二品外。之下的副官左右仆射要比中书门下的副官级别高一点,是从二品。在左右仆射之下。还有正四品的副长左右承。

    对于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李玄霸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决定维持不变,三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宰相之职,李玄霸让跟随他最久,功劳和能力也最高的杜如晦小道士李淳风和虬髯客张仲坚三人担任。杜如晦是中士和侍中,而虬髯客是尚书令。

    李玄霸出于对杜如晦的信任目的,或是说为了能让自己清闲一点,不至于像前世看的影视剧的皇帝一样,每天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即给了中书省自行决策和处理地方奏折的权力。

    中书省有了这样的权力,性质基本上就跟大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差不多了。李玄霸深信只要军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不怕权力旁落。反正以他的威望,想需要什么或决定要做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他能给杜如晦等人权力,也照样能收回。因此李玄霸希望自己的江让永固。百姓安居乐业的同时。自己也不用辛苦。刻好像中晚期的大明朝一样,哪怕是皇帝二十多年都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啥问题也没出现。总之,这种制度乃是人尽其才,利用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而引严重错误导致江山送葬的有效措施。反之。换成像崇祯这样的“勤政。皇帝,全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处理,结果送葬了大明朝。

    给了杜如晦担任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外,李玄霸还给他安排了两位副官。也就是正三品的中书侍郎,一个是被徐世劫送来的虞世南。另一个则是被罗艺派来代表温彦博。

    这个温彦博也是个大才。在原先历史上就是劝罗艺投唐,后来也进入了中书省,受到重用,甚至还当上了中书令,成为唐初名气不下于房玄龄、王佳、魏征等人的辅政宰相之一。而且他的兄弟温大雅和温大有也都是相才,目前正在长安辅助他的便宜父亲。因此,当李玄霸知道罗艺派来向他献投诚书的代表是温彦博后。欣喜之下立即就将他留在了洛阳。

    除了虞世南和温彦博,李玄霸还同意了杜如晦的提议,将许敬宗、苏世长、张亮、韦挺等人也安置入中书省。封为中书舍人。许敬宗和张亮是原瓦岗军的谋士,苏世长和韦挺则是原洛阳官员,都是人才。这样一来。中书省算是人才济济了。

    而门下省除了最高长官小道士李淳风外。也安置了两个人才做小道士的副官,即正三品的门下侍郎,一个是杨恭仁,此人也是被徐世劫在取回传国玉垒时一起带回来的,原在宇文化为的麾下做官。据杜如晦等人调查,杨恭仁此人不但有才能,而且洁身自好,在江都时就一直受到贪官污吏排挤,却从不肯与其同流合污。因此杜如晦等人才提议让杨恭仁进门下省。至于另一个门下侍郎。却是王世充的儿子王玄恕。这个,王

    -->>(第1/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