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多收了三五斗 上
检测,99%的种子活性都达到了经理你制定的技术指标。实验室里的麦种,也达到了95%以上的芽率,长势都非常不错。经理,年初推广的新稻子下个月就要成熟了,这一批麦种再推广出去,小青山的吃饭问题,可基本上就完全解决了。真是神奇的种子,我敢保证它们是划时代的明。”
周子凯兴奋无比地说道,留学外国四年,学的是生物学,根本没想到回国后有什么适合他的工作,只是当初一个叫肯尼斯的外国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他将要在中国投资建立一个实验室,他才回来的。没想到,原来是中国人自己开的公司,还让他赶上了这么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张蜀生给他的稻种和一些技术资料,让他如痴如醉的日夜学习,别说回家,整个人连吃带住都搬到了种子场。
“它们是不是划时代的明不重要,关键是要能让食不果腹的人们吃得上饭。”张蜀生感慨道。“稻种有没有现其他问题?”
“嗯,还是老问题,土壤的问题。实验室只有我和三个技校学生,小范围实验很难现这种新种在整个小青山推广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采取和稻种一样的办法,规模化种植,及时跟进调研,明年麦子收获后,才能得出第一手的种子改良结论。”
梦想机的合成不是万能的,比如它就无法考虑到具体的复杂的土壤条件。
“那行,你带着几个学生好好跟进一下新麦种的种植推广情况,人手不够就从技校的生物预科班挑人,虽然只学了**个月,但都是有底子的学生,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心灵手巧有天赋的学生。挑不得重担,打打下手是足够的。”张蜀生站起身来,给周子凯拍了拍白褂子上的泥土,笑着打趣道:“你呀,也别总住在种子场,搞得好像我这个经理虐待员工一样,还有,三餐一定要按时吃。”
“经理,您就别操心了,有了您给的这些种子,其他任何事情我都可以放下。唉,看到稻田里那前所未有,长势喜人的沉甸甸稻穗,中国人以后吃饱饭的希望真的靠它们了,你说我能不更努力吗。”说完,周子凯似乎现了一棵长势有点问题的黄瓜苗,也不管张蜀生还在旁边,连招呼也忘了打,径直取了仪器小心挖起来,和两个学生进去做实验了。
看着沉浸在实验中的周子凯,张蜀生似乎看到了许许多多日后的爱国科学家,或许是李四光,或许是钱学森,他们也许都比周子凯伟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
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地聚集起来,给他们更是给自己一个改变落后中国的机会。
amp;amp;amp;amp;amp;1t;ahref=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