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中科院金属研究院

是相对来说的,要比起后世,一个科级干部每天吃的便饭都比这个丰盛。但现在这年月,这饭落在副部级待遇大员的家里,也算是很不错的了。毕竟这年月物资匮乏,你想多弄几个菜都没地儿弄去。相比起几年前,这生活那是相当不错了。

    那天之后,刘东就开始完善起两份耐磨钢板的资料来。

    这个东西适用领域宽广,而且具有延展xing,自己虽然仅仅是交了两份资料出来,但中科院的那些老院士,可都不是省油的灯,要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要考虑清楚,既不能有太多超过现在的技术出现,又要必须保证以现有的技术就能把这耐磨钢板给炼出来,这个问题,对于谁都是一份复杂的工作。

    好在前世他做教授的时候,亲自参与了一项关于如何用八十年代初期国内现有设备,炼出具备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钢材的课题。要不然,他就算有资料,能让别人理解,也炼不出好的耐磨钢板来,毕竟设备才是关键xing问题。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不选别的材料,却偏偏选择这两份耐磨钢板资料最根本的原因。只有自己动过手的,才知道这其中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xing问题。

    刘东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考虑了进去,弄出了两份堪称完美的资料。并且,就现在炼钢设备上优化了一些东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一些设备的使用次数。

    当刘东把资料整理出来后,拿给刘胜利看的时候,刘东明显的看到老爸眼中的惊讶。刘胜利惊讶的不是这材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而是写这份材料的格式,非常规范。规范到一般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水平来写这样的格式。

    刘胜利都有点怀疑,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里面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这一回家不到两个月,就完全好似判若两人,以前的刘东可是没有现在这样的水平。虽然小时候刘东也对这机械方面的东西很有兴趣,机工部的那些实验室,刘东也没少去,那些老师傅们也没少露本事给刘东瞧。但仅仅这样,也不应该达到这样的水准啊?想不明白的刘胜利,也就只好把刘东做得这么系统的资料,归功于老师的殷切教导。毕竟刘东是有底子在的,再经过专业的学习,有这样的水平也不算太难以让人接受。

    拿到了材料的刘胜利,未免夜长梦多,第二天就拉着刘东坐火车到位于奉天的中科院金属材料研究所。这个金属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当年中科院第一批成立的研究所。在七零年到七七年的时候,又归属于冶金部,再之后再一次回到了中科院。

    从这点就可以看得出,金属材料研究所在国内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在国内关于金属材料方面的东西,只要是经过了金属材料研究所的认同,那这材料就是不行也得行。要是没有认同,那就是行也不行。所以,对于到奉天一行还要刘胜利亲自出面的事情,显得很正常。想当年,第一任的所长,可是在那些大佬面前挂了号的,虽然仅仅就是一个研究所,却没有人敢小看它。

    经过了一天多的软卧,刘胜利两父子到了金属材料研究所的办公楼。因为之前有打过招呼,所以刘胜利拿着介绍信很轻易的就进去了。

    到了一间会客室之后,一个副所长接待了刘胜利。这个副所长也算是刘家的旧识,以前还在一机部干过,所以很随意的泡了一杯茶端给刘胜利,然后对着刘东说到:“小家伙,你一转眼都这么大了,大学毕业了吧?要不要到叔叔这来工作?”

    刘东站起来鞠了个躬,然后才说到:“欧阳伯伯,谢谢您的好意,本来我也是想做科学研究的,可惜在大学读了四年书之后,有些耐不住寂寞,所以这里我就不来了。以后准备开个公司,去赚外国人的钱去。”

    欧阳正一听这话,就对着刘胜利笑到:“胜利啊,你家孩子现在可是真的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