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南风

    莲娃渡通往杭州的山岭上有四个重要的地段隔着“鬼见愁”两岸各两个分别叫做左右“鹰愁岭”和左右“独石岭”。

    左右“鹰愁岭”靠近“莲娃渡”直接扼住“鬼见愁”两边谷口。岭上除了凌振在山体上构筑的密密层层的工事之外就只有山脊上仅可容三人并排通过的小路。工事到岭上只有羊肠小道可通我军的弓手、猎人、法师等就隐藏在工事中随时可以向“鬼见愁”的来敌动攻击。而敌军即使攻到“鹰愁岭”的小路上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通过羊肠小路对工事中的我军动攻击。就算攻击到下面也还是我军可以集中兵力对进攻者动攻击。

    左右“独石岭”跟左右“鹰愁岭”的地势差不多中间有一片开阔地。岭上的布置也跟“鹰愁岭”大致类似。

    二岭中间的开阔地叫做左右“鬼竹节”。因为“鬼见愁”就好像竹子的空心而左右“鹰愁岭”和左右“独石岭”就像竹子的竹壳这两片开阔地正好跟竹节相似。

    从左右“鬼竹节”向两边延伸有两个支脉分别叫做左右“葫芦岭”。二岭两面削壁山脊从“鬼竹节”延伸出来初时如同“鹰愁岭”和“独石岭”一般道路狭窄越往后来却越是宽阔仿佛葫芦的形状一般。在岭上最宽阔的地方可以囤积亿万人。

    凌振在当初构筑江防工事的时候早已看中了这两个葫芦岭。知道义勇军直属部队成为总预备队之后直接建议我军在两个葫芦岭囤积重兵只等敌军通过“鹰愁岭”和“独石岭”这两个交通要道就出来截断敌军。

    所以现在独立88团和独立4o4团就分别囤积在左右“葫芦岭”上。这是我军的两个王牌部队攻打西夏吐蕃时候的主力原2师和38师。

    在“鹰愁岭”到“莲娃渡”之间还有一段宽阔的山体叫做左右“莲叶峰”是我军防御的前沿阵地密密麻麻地布置着我军的工事。最初童贯就躲在这片开阔地的树丛中指挥跟倭寇的作战。而火烧联军的火炮也是在这里向联军动攻击的。千门火炮在轰击了十几轮之后眼看江中已经星火燎原为了免于火炮被敌军破坏早已沿着“鹰愁岭”和“独石岭”旧路一路回杭州转松江去了。

    江中火起之时12军和14军已经在左右“莲叶峰”严密布防防备江中敌军狗急跳墙从这两个方向逃离火场。12军和14军的好望国玩家看着江中之火将敌军杀得丢盔弃甲无不放声大笑。而联军听到他们的笑声逃命之下也不敢凑上来送死只是一味进攻倭寇。

    大火起时攻上两岸的联军已经有千万人之众虽然没有风系法师提供空中保障但一路斩关夺寨早已将倭寇的防线一再向后压缩倭寇已经快退到江口了再往后退就只有跳海。所以当时的莲娃渡一带基本上已经成为联军的势力范围。

    联军得到的利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大火烧了一个小时之后小李白和冬之野正带着独立4o4团在右“葫芦岭”观战。忽然冬之野眉头紧锁顷刻之间下达了12军和14军全线撤退的命令。

    小李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感觉到身边有暖暖的江风掠过。远远江面上的火头忽然回头烧了过来。

    莲娃渡附近的敌船虽然烧了一个小时却还没有完全烧透。而且当时是西北风风头过去火势早就被联军玩家扑灭了。这时候火势回头那些联军玩家当其冲展开百米决赛的度迅逃到岸上。

    汹涌的火势刹那间掠过莲娃渡将附近江面再次烧成一片火海。这还没有完火头在莲娃渡迅扑上左岸向着左“莲叶峰”扑了过来。正在左岸驻守的14军好望国玩家刚刚接到冬之野的命令正在撤退。无如火势太过凶猛“鹰愁岭”的山路又仅能供三个人并排通过好不容易过去了十来万人后面的全部被火头赶上刹那间葬身火海。

    火头掠过“莲叶峰”依旧没有停歇又卷向了“鹰愁岭”。岭下埋伏的我军工事迅被火海吞没。而工事中的我军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