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二章 仓颉庙之战

店伙计又给他端来早饭,是馒头包子、稀饭和几样精致小菜。华安安习惯性地说了声“谢谢”,把伙计愣在那里半天没动弹。

    华安安掰开包子,欣赏了一下酥软油香的馅儿,叹息一声,又放回盘里、

    他在房里喝了一杯清水,大娘子在田有益、田爷的陪同下,进来和他寒暄几句。见他精神饱满,已经做好准备,就请他一起来到楼下大厅。陈好逑、刘公义陆续来到大厅,两人都是睡眼惺忪、哈欠连天、

    “费先生起来没有?”大娘子问一个跑堂。

    跑堂说:“费先生大清早就出去散步。您瞧,他来了。”

    费保定手里摇着纸扇,气定神闲的从门外踱进来,一副棋艺大家风范。他朝大家拱拱手,说:“我看城外池塘边好一片绿竹林,就去转了会。”

    陈好逑殷勤地说:“本地竹子最盛,毛竹、佛肚竹、翠竹、孟宗竹,品类繁多,数不胜数。待闲时,兄弟陪费爷好好游览一番。”

    田爷对一个伙计说:“你去雇顶轿子,把童秀阁祝子山先生接来,直接去仓颉庙。账记到我名下。”

    仓颉庙是今天举行赌赛的地方。

    华安安看田爷这么周到,心里暖哄哄的。

    楼外停了七八顶轿子,大家谦让着依次坐进去。华安安初次坐轿子,有点腼腆。自己四肢健全,却被两个瘦弱的中年人抬着,心里虚虚的,就好像在公交车上抢了老年人的座位。

    演习时,华安安和祝子山来过仓颉庙。这座古迹被一群现代建筑包围,只剩下一座土里土气的门楼和一间小小的庙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庙堂背后的几棵枝叶繁茂的古树,树身很粗,七八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它。

    没想到,几天之后,自己竟会在三百前又来到这里。呵,时空错乱,华安安必须慢慢倒时差。

    隔着两条街道,华安安就听到庙里的钟声。

    仓颉庙的山门气势恢宏,法相庄严。门外街衢广阔,松柏成行。隔着围墙,能看见院内庙堂高耸,灰色屋顶错落有致,庙宇上空香烟缭绕,佛号声和敲击木鱼声不绝于耳。这和三百年后的那个袖珍仓颉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华安安有点疑惑,这个究竟是不是嘉丰镇的仓颉庙?

    他随着众人进入仓颉庙,左顾右盼,怀着不可告人的心思,想找出仓颉庙三百年前后的差异之处。

    一行人穿过大殿,从角门来到后院。这里环境优雅,院角栽种了青竹、兰花等观赏植物。院子当中,赫然摆了五张八仙桌,五付精美棋具在桌上泛着淡淡清光。

    院里已经有一些衣冠楚楚的人聚在一起聊天。田家的人连忙上去寒暄。田爷在华安安的耳边低声说:“穿青布衫的就是本县县太爷。”

    华安安好奇地扭过脸,见那位县太爷气质儒雅,神态矜持。身穿天青色长衫,头戴一顶秋帽,一身的便装打扮。他的身旁聚了高高矮矮几位当地名流,正眉飞色舞说着什么。

    小小的磁溪县城,今天聚集各路棋坛高手,他们当然不能错过这难得一见的龙争虎斗的好戏。

    爱偷棋子的徐老前辈坐在太阳下,正有僧人伺候他吃茶。

    几乎同时,对方的一大群人也拥进后院。大娘子随即和对方当家的,以及赌赛的中人一起去僧房商量交战规则。

    两方的棋手各自站成一堆,互相打量对方。其中有认识的,就拱拱手寒暄几句。华安安感到,对方不坏好意的目光不时的扫在自己身上。于是,他挺直腰杆,扬头眺望房顶的浓荫。慢慢发现,那些枝叶和三百年后的古树一模一样。历经三百年沧桑,物是人非,只有他和这些树是唯一的见证者。

    一盏茶的工夫,大娘子等人走出僧舍,向各自的棋手交代注意事项。无非是提防对方耍赖、偷子、搅局等等不文明的行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