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26 昆仑

功练来,似是而非罢了。百多年前,也有人凭借这路爪法名震江湖,但是他们自创练法,以人头骨练功,弄的不阴不阳,威力虽强,却大大不如原版。”

    谢逊心头一动,想到了以前殷白眉说过的话,道:“你说的可是九阴白骨爪?”

    林长生道:“正是。”他话题一转,道:“你练功伤了心脉,想要弥补,却也困难,唯有自救,以内功孕养,或可挽回。这样,你既然学到了伏魔拳,我就传你九阴真经易筋断骨篇。此篇功夫可改善人体,有此功相助,你接下来必定会大有进步。不过那七伤拳,你暂时就不要练了。”

    谢逊听了,惊喜交集,“九阴真经,你竟然懂得九阴真经。”

    林长生笑了笑,道:“你记好。”他口速不快不慢,缓缓把易筋断骨篇念了出来。谢逊也赶忙收摄心神,记录下来。

    林长生念了几遍,问道:“如何?”

    谢逊点头,道:“已经记住了。”他话题一转,也跟着念了一篇功法。林长生一听,就猜到了是七伤拳。他微微一笑,也不阻拦,任由他念了几遍。

    谢逊是一个孤傲的人,让他拜师,他无法接受,但凭白受人好处,他也不愿,所以才特意拿出七伤拳,算作交换。

    其实明教那些人,都非常孤傲,这大概也是他们能聚在一起的原因。这样的人,你能降伏他们也就罢了,降伏不了,绝对出岔子,就跟如今的明教一样。

    当年,若非阳顶天降伏了他们,大概也不会有明教的辉煌了。

    “林长生,你进来,我有话和你说。”船舱里,殷素素的声音传了出来。林长生苦笑一声,往那里看去,她正站在舱口,看着他。

    他硬着头皮,走了过去。殷素素笑盈盈的,心情似乎不错,见他走进,伸手一拉他的胳膊,把他拉了进去。不久,船舱里就传来轻轻的话语声。

    船行了几日,直到天津港口。三人上了岸,殷素素伴着林长生,问道:“我们去哪里?”

    林长生笑道:“昆仑山。”谢逊眉头一皱,林长生瞥了他一眼,解释道:“王盘山上的事大概已经传遍江湖了,我们再待在中原,有些不太合适。本来,出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大海茫茫,却也不好寻落脚地。昆仑山不同,那里我们会熟悉一些。”

    殷素素好奇道:“林大哥,你去过昆仑山吗?”

    林长生摇头,道:“我没去过,但我们身旁这位,对那里熟悉的很。”

    谢逊苦笑一声,道:“你的话也有理。本来,我打算跑去台湾。现在去昆仑,也一样。”

    林长生脚下一顿,神色变了下,暗骂自己笨,怎么把台湾忘了。不是说要去台湾看一看吗?这就是好机会啊。

    ‘算了,反正已经错过了,便先去昆仑山走一趟,能见识一下明教光明顶,也不错。’

    此去昆仑,不远万里,但对殷素素来说,却极为高兴。一来,她心系在林长生身上,能与他在一起,自然开心。二来她也甚少到北方,见这里景色与南方完全不同,也是大开眼界。

    三人出天津,为了防止其他人找麻烦,都换了装扮,谢逊也把一头金发裹了起来,丝毫不露破绽。他们买了三匹骏马,在大路上飞驰。

    蒙古治下,汉人百姓生活艰难,尤其是这些年,更是痛苦不堪。只是这般情景,三人也见怪不怪了。虽说赶路之余,也不免出手对付那些蒙古人,但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有十几日,他们终于到达青海,见到了昆仑山脉。

    “好壮观!”殷素素望着昆仑山,大为赞叹。

    林长生笑了笑,对谢逊道:“谢先生,这里你熟悉,我们该怎么走?”

    谢逊道:“这要看林先生去哪里了。我们向前,走四五里,便是昆仑派的地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