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53章 京师交际

且大家差不多猜到了结果。

    自从大明官场按照地域结党的风气兴起,每次京察都是党同伐异的大战,那一派当政,另一派的人就会在京察中被刷下去很多,空出位置给当政的那边。

    今年这一次,连市井小民都知道各派要干什么,那就是“罢黜东林”,齐、楚、浙三派终于是取得了全面的优势,所有东林相关都要被赶走。

    说来可笑,东林是出身南直隶地方的官员结党,可主体是江南苏州、常州、松江三府出身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士子,其余南直隶各处出身的或在边缘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为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东林归入了齐党,结果一来二去,王友山和齐党官员的交情变得深厚,慢慢的也成为齐党一员。

    说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可就因为这个身份,王友山几年前致仕回乡,又在去年年底风风光光的回到京师,都是因为这个。

    起复的手续很好做,朝廷也不会在这上面危难,唯一要想的就是怎么回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罢黜的御史提前和这边做了交易,他的弟弟会得到照顾,而且不会被当成敌对的派系,得到了这个承诺之后,又做了些保证,然后辞官,王友山顺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当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风生水起,王友山看起来也是前途无量了。

    不过有一点让人觉得奇怪,这等前途无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钉钉的人物,居然不知道保全名声,反倒和那些内官来往密切。

    好在如今京城这边东林党人心惶惶无心他顾,不然肯定会上疏说着王友山是“阉党”了,当然,现在东林党不敢给自己树敌太多,现在已经自顾不暇,如果再把宫里那些大佬得罪了,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即便如此,同党中人,同窗好友都善意的提醒王友山,说你这边前途无量,不要给自己平添污点。

    身为京师清流,升迁过程中变数太多,比如这“阉党”名目,天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拿出来做把柄,甚至还是同党中人。

    王友山对这些提醒都一一谢过,行事却没有丝毫收敛,也有传言说本派的大佬曾经提醒过,王友山却笑着说道,内官不可近,却不可不近,若有恶名,王某自当。

    内监外朝,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派政争不休,除了那些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大佬之外,大太监们也伸手其中,可一旦和宦官联系密切,却又成了污点,这其中分寸把握的实在不容易。

    不过眼下还没到那等刀光剑影的地步,王友山所做对大家也有好处,该劝的劝过,其余的就由他去了。

    “王大人留步,不需再送了,若这番情景被旁人看到,京师里又要多出些鸹噪,对王大人可是不利的很那!”

    “哪有主人不送贵客的道理,王某不在意那些风言风语,公公也不要太在意的好。”王友山笑着说道。

    “干爹临死的时候,身边就咱家一个人伺候,从前那些奉承的人里,也就王大人你写信问候,这人啊,还要在患难时候看出真心,平时做不得准的。”如果不是面白无须,这吴公公看起来和文官士人看着没什么区别。

    王友山笑着说道:“王某能有今天,是因为孙公公的大恩,怎么敢忘,从前事不说也罢,吴公公,你我同出一门,以后要要多多往来才是,我这边离皇城也不远,若有闲过来小酌几杯,徐州可是有好酒的。”

    吴公公笑着点头说道:“一定,一定,徐州那烧酒在京师可是贵得很,一直喝不痛快。”

    双方好像是亲朋故旧,聊了几句后才告辞,送别时候,河叔一直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等随着王友山进了院子,才忍不住说道:“老爷,和这些内官走得太近,将来会有麻烦。”

    “能有什么麻烦,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