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八十五章 罢官

三边,是为陕甘总督,权利极大。而刘瑾意图染指军权,就几次三番,或明或暗示意杨一清投靠于他。

    可杨一清高风亮节,如何肯投靠于刘瑾,因此一直拒绝。最终刘瑾恼羞成怒,收买了杨一清麾下的一名参将,由他出面诬告杨一清。

    当时刘瑾正是提点了刘健等五十三人为奸党,朝中一时人人自危,以至于刘瑾风头一时无两。

    杨一清虽然贵为一方总督,最终却还是无奈被捕,下了诏狱。后来如若不是子龙会同任不凡,领着丐帮前去救援,只怕杨一清还要受不少的苦头,不死也是要脱层皮了。

    想到这等事,杨一清也是气愤不已。当初他是见宁夏等三边时常有警,防备又松懈不少,因此才提议整顿三边。

    后来出任三边总督,他极力奔走各地,加强边防建设,实是劳苦功高,没有丝毫怨言。可谁知道,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纸诬告,然后被捕进了诏狱,差点死于非命。

    在诏狱的时候,杨一清真是气愤无比,只觉得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沦落在诏狱之中,等待冤屈被洗刷。

    等到子龙与任不凡杀进来救了他,使得他仿如重获新生,因此他感激之下,就与当时籍籍无名的子龙,结为兄弟,只为报答子龙的再生之恩。

    如今听得张太后好似又要拿这件事指责自己,杨一清不由得愤怒无比,梗着脖子,强硬的指着刘瑾,说道:“所谓的冒领浪费边疆费用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微臣也不想辩解。更何况,微臣这件案子,早早的就被李大学生与王鳌王老学士于天子面前解释清楚,陛下也已经原宥微臣了,却不知娘娘为何又要提起这件事!”

    杨一清被捕进入诏狱之后,李东阳与时任内阁大学士的王鳌一直积极奔走,为他辩护。等到他被子龙救出,李东阳与王鳌总算成功联合重臣一起,向皇帝请命。

    那时候刘瑾也不想因此就与清流文官全面开战,就故意放松了一下,在背后使得正德皇帝答应赦免了杨一清的罪过,只是却把他放归乡里,不再启用。

    现在杨一清这般说,实是不想再提起这件事。可是刘瑾却只是冷冷一笑,没有丝毫在意杨一清的不逊。

    正德皇帝也是点了点头,显然是知道这件事,不禁说道:“不错,杨大人说的没错,朕是曾经赦免了你!”

    而张太后也是不悦的说道:“杨大人,好歹你也是朝中二品大员,咆哮奉天殿,于君前失仪,却该当何罪?”

    “微臣莽撞了,还请陛下与太后恕罪!”杨一清见正德皇帝肯定了,当即也是暗自松了口气,虽然当初自己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可这也是说不清的事了,于是收敛了一下,下拜说道。

    “如果只有这点小事,哀家与陛下,自然不会苛责于你!可是你当初既然下了诏狱,可为什么在赦免的圣旨到达诏狱之前,已经不在诏狱了呢?”张太后却没有准备放过杨一清,而是直接问道。

    “啊?这……”当初被子龙救出诏狱,杨一清事后虽然极为感激,可也是与李东阳等人多次商议,要解决这被救出诏狱的问题。

    毕竟诏狱可是皇帝亲自设下的监狱,比之刑部的天牢,大理寺的大牢,更是有不一样的意味在里面。

    私自离开诏狱,不论是什么原因,都可以说是欺君罔上。当初李东阳与王鳌商议许久,最终与刘瑾私下里达成协议,以一些利益的让步,换来了刘瑾对此事的不再追究。

    可这种事,毕竟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上来说,杨一清见张太后这般闻询,不禁也是怔在当场,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旁边的李东阳也是幽幽一叹,明白刚刚张太后看得信纸之中,显然是记载了许多对自己这些清流文官不利的事,不单是自己,就连杨一清,也已经被张太后记恨上了。

    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