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卷第四章 合家欢

吧?”

    康顺风就道:“练起来总是不如在家这么方便,不过每天都在尽量练。不过见识了两门拳术,心意和太极!”

    向山道一声:哦!等他下文。

    康顺风就把他和杨老头、岳乾生、陈二柱之间交流拳法的事儿讲给他听。向山听完,半晌没说话,最后道:“我当年跟胡衙走了很多地方,也见识了很多功夫,各种东西都让我感觉很神奇,有些就忍不住模仿着练起来。胡衙当时跟我说:‘山子,你记着,不管见识到什么功夫,都是为了全乎咱的红拳,把能借鉴的东西借过来,把和咱红拳不犯劲的东西可以拿来用,千万不要看着别人的东西好,去练别人的功夫,邯郸学步,那样一般都得不偿失……’这是胡衙当年的原话,哥当时也确实现这个问题,练的别人的东西,别人的没练好,把红拳还偏了去了……”

    向山的话,让康顺风悚然而惊,天下功夫花样百出,穷毕生之力,能练出一样两样,都不错了,真的把功夫练串了,反而成四不像了!打法可以拿来用,功法确实得慎重。

    两人又聊了好一阵,这时,外面天已经麻黑了,两人就来到康家后院,练起了功夫。

    将平常单练的功夫都练了一遍后,俩人就磕活膀,走套步,打贴靠,这都是红拳的通实战的训练方法。天黑,俩从也就没有打手,怕失手。

    蒲州城有个有名的拳师叫赵志杰,当年家孙和外孙练打手,结果孩子家趁不住劲儿,外孙子一失手,将家孙子打死了,白人送黑人,儿恨女生分,种种伤心事很快就让老拳师衰老下去。这事是实实在在的真事儿,在蒲州当地影响极大,这种失手取命的惨事在过去武行师兄弟之间时有生,所以传统武术这种打要害的理念追求,在今天由于防护措施跟不上,实战越打越少,所以就渐渐地衰落了。

    一个一米八的大汉,让一个小女孩子用手抵在咽喉上,女孩进几步,大汉得退几步,大家不信,尽可以试试。什么叫四两打千斤,这就是四两打千斤!太极的听劲柔化之术,能四两拨千斤的,都有对要害处的拿捏。少了对要害的处理方法,用起来就不那么顺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康顺风就跟向山去了他家,去以前,他就把向山父母接上来住的事,征求了一下父母的意见,母亲还没开口,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应称了,母亲一边嗔怪父亲的孩子气,一边点头,她也感觉向山父母都是不起是非的实诚人。

    到了向山家,二老见了康顺风,非常欢喜,向山妈更是一口一个三子地叫着。康顺风把给二老买的礼物掏出来,都是一身新衣裤,吃食什么的,都被向山散给了来看热闹的孩子。康顺风感激张寡妇在上次认干亲的事情中对他的帮忙,也备了一份礼物,却不是给她本人的,而是给她的儿子小犊子的,也是一身秋装。喜得张寡妇拿在手中,逢人边讲,一路显摆着拿回家去。

    虽然不到饭时,向山妈还是非要进橱房去做饭,康顺风劝都劝不住,向山知道妈妈的心思,就拉住了还想再劝的康顺风,康顺风就只好任干妈折腾去了。

    两人就陪着向山父亲说话,这时村子里的人就都过来串门了,穷苦地方就是这样,难得谁家来个客人。如果谁家有客,大家都会借故来串串,和客人聊聊天,听点新鲜事。

    康顺风趁机表达了想请向山父亲住上康家塬,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意思。他当着这么多人面前也说这事,也是为了顾忌向山父母的面子。如果不声不响的让向山父母搬上去,谁知道村上人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向山的父亲颇为意动,却仍然拒绝了他。农村人憨厚朴实,却最重门户之分,好面子。虽然是干儿子,但向家人住人家康家去,感觉总不是个事儿。

    康顺风无奈,就直挺挺地跪在当场了。

    向山父亲这一下就慌了起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