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零一章 战争总结

光极大的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感情,也大大损害了日本政府的声望,因为几千年来,日本虽然经受了各种外部侵略,却从来没有过对外割让土地的事,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人民看来,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卖国政府了,岩仓具视等政府重臣都被日本民众视为“卖国贼”,而在西南战争中最终败于日俄联军之手,坚持不屈蹈海自尽的西乡隆盛则成了日本民众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西乡隆盛夫妇的尸体冲上海滩后被当地民众冒死收殓并秘密安葬)。

    在西南战争结束后,流亡海外的萨摩士族推举西乡隆盛的儿子西乡菊次郎为领袖,成立流亡政府,不承认日本明治政府的地位,号召国内民众起来反抗“卖国贼政府”,解救被奸臣卖国贼挟持的明治天皇,这些萨摩士族对外自称萨摩人,不称日本人,日本民族因此分裂,而这种分裂状态一直持续到乾日丁酉战争的爆发,在这场乾国和日本争霸东亚的战争中,萨摩人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乾国一边。

    西南战争还促进了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了一些自由民权主义者,他们的初期主张无法得到当时明治政府的认同,于是他们积极鼓动士族阶层发动骚乱,妄图颠覆政府来实现自由民权的政治主张。西南战争的失败使自由民权主义者们清醒的认识到武装推翻明治政府没有希望,他们开始利用舆论同明治政府斗争。而西南战争失败后九州剩余的士族也开始走上了自由民权之路,共同要求参与政权,同明治政府的当权者对抗。西南战争之后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对日本政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剧了日本民族的割裂。

    此外。西南战争对于世界军事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场战争是国民军队的胜利,它检验了日本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成果,虽然结果很不理想,但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建设“四民皆兵”的国民军队的正确性和意义。对此,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坂本太郎评论道:“这次事变说明,就是以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为首。具有素称精强的旧萨摩藩士为骨干的社会、军事势力,已不是他们所蔑视的百姓兵武装起来的政府军的对手,使全国所有的人都能彻底了解到士族兵已不再能有所作为了。”这个评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夸大了政府军的战斗力,实际上,萨摩军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由于接受过正规严格的近代西方式的军事训练,加之的确富有勇气,是相当善战的。萨摩军之所以失败,并非是因为战斗力不强的关系。而是因为由武士组成的萨摩军的“精兵”政策----由大量精锐武士组成的萨摩军在数量上要远远的少于平民组成的日本政府军和俄军,一旦这些精锐武士在战斗中大量的消耗。无法得到补充,便会造成部队战斗力的急剧下降,萨摩军在战争后期的迅速失败,原因正在这里。

    其次,这场战争对新式武器和军事艺术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在这场战争中,萨摩军创造性的发扬了“穴地攻城”的战术,给政府军和俄军以极大的杀伤,萨摩战斗工兵的战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打破,由于萨摩军地下爆破战术的不断采用在战争中引起了俄国方面的重视,俄军也曾组织发动了一次差不多的作战,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但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方面便着重研究起相关的战术来,并组建了自己的工兵部队,世界各国也纷纷效法,战斗工兵这一兵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再次大放异彩。

    在西南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了各种口径的野战炮、山炮和臼炮,在攻击时都相当注重炮兵的运用,以及海陆军的协同作战。双方都进行过多次的海上机动、迂回敌后等行动,都体现出较高的战役指挥能力。在单兵能力和小分队战术上,萨摩军则显得较高一筹,其勇猛善战,敢于以小股兵力实行果断的行动,给政府军和俄军上了很好的军事课,战争后期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