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网恢恢

带着李弼一起撤回洛阳,这下高欢劫道捷报后心中大喜,拿着奏折给慕容恒和司马子如、孙腾等人一一传阅,大喜道:“这样的胜利可不可以在上朝的时候对皇帝和大臣们大肆炫耀一下?”估计也是被宇文泰欺负的心里憋屈,高欢才会这样说吧。

    因为洛阳和邺城离得不远,所以高欢干脆带着直属部队进驻洛阳,其他的部队在各自军团长的率领下回到原来的驻地待命。他要亲自犒赏高敖曹的剃头军,并且还要祭奠赵将军和卫将军以及阵亡的其他将士。

    关中的宇文泰得知李弼被俘,顿时犹如如丧考妣般伤心难过,并且心惊胆战的问苏绰和解司春两人:高欢不会乘势进攻潼关吧?因为此刻关中再度闹旱灾,官家的粮食一度告罄,一些地方部队都开始自己找军粮供应了。关中局势非常不稳定,稍有风吹草动宇文泰肯定没跑了,必死无疑。

    解司春认为高欢人在洛阳说明他肯定会有下一步动作,此时宇文泰最好的办法就是帅大军往西走,去陇西、陇南一带就食,如果高欢真的打进潼关,那他只有一条路,南下进入蜀中,将南梁的势力清除干净,学刘备一样在巴蜀称帝。

    苏绰给出的答案和解司春正好相反,他认为高欢近期不会再进攻潼关,原因是南梁和侯景还没有解决,他不会全力以赴的打进关中来,否则肯定是内部空虚侯景和萧衍趁虚而入,高欢会立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以慕容恒等人的才干不会看不出这样的局势,所以宇文泰只需要找到解决军粮的问题,其他都好办。

    宇文泰看看解司春又看看苏绰,当即拍板按照苏绰的意见来办,这解司春果然在局势分析和大局观上面欠缺很多,跟苏绰相比差的有点远。于是西魏军还是调集军队,四处搜集准备粮草。

    洛阳南郊的庞各庄有一户不起眼的人家,这家男主人姓徐,是个庄稼汉,女主早逝。家里有子女三人两男一女,长子叫徐福,是个识文断字的文人。次女叫徐娘,多年前被送进皇宫后就杳无音信,不知死活。三子叫徐隆之,因为年纪才十七岁,所以一直在家中念书,没有从事劳力生产。

    可是偏巧不巧的是徐姓男主人生病死了,临死前拉着大儿子小儿子的手说道:“我们和邺城的高家是姻亲,你们的母亲是高家的女子,我死后万一有难事生活不下去,你们就去邺城找渤海高氏求助,还有你们的姐妹徐娘,这些年我们从老家搬来洛阳就是为了找到她,你们两在我死后不可忘记此事,务必要找到她,我才死而无憾。”

    兄弟两个在父亲床前痛哭流涕的应答着,没一会老爷子就撒手人寰直奔西方极乐而去。徐福作为家中的长子,两年前娶了个媳妇叫柳氏的女子,这柳氏是洛阳本地一个落魄士族的女儿,虽然柳家家道中落,可是和徐福相比还是门当户对的。这柳氏自从进了家门也是贤惠孝顺,持家有道,除了赡养老父亲就是攒钱供小叔徐隆之念书。

    柳氏平时大门不出但是家里的事情都被她安排的妥妥当当,左邻右舍没有不称赞她的,这次公公去世,柳氏也是尽心尽力的安排后事。徐福作为家中的长子素来没有什么担当,老父亲还在的时候凡事父亲做主,现在父亲故去,家里就有媳妇柳氏做主,他依旧是心无杂念天真可爱的庄稼汉一个。

    隔着徐家不远有个叫莫友的人跟徐氏父子因为钱财有过节,一直憋着想害他们,现在徐家老爹走了,剩下的徐福明显是个智商堪忧的货,这莫友觉得自己报复的时机到了,于是有事没事的就和徐福接近交好,渐渐地两人居然成了拜把子的好兄弟。

    莫友见时机已到,于是开始渐渐的劝徐福和他弟弟分家,他说:“你家里现在全靠你和你老婆操持这,你弟弟不事生产一年到头手都不碰一下锄头就坐享其成,要是我就和他分家单过,凭什么你辛苦挣来的钱要拿去供养他念书,就算以后真的当了大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