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李诚中的命令,军饷和物资飞速发往柳城储备起来。

    战争机器已经高速发动,就等李诚中回师的那一刻。

    夜晚,繁星满空,李诚中立于东山之上,俯视西辽泽。

    西辽泽并不大,东山也不高,由东山俯视西辽泽可一览无遗。东山是西辽泽北的一座矮山,也是西辽泽北向出口的门户,因其最高处位于山峦东部,故称东山。山高不过十余丈,连绵不到半里,却在西辽泽这片矮丘间呈鹤立鸡群之势。对于这样一处战略高地,契丹残军曾经死守了半个多月,直到今天下午才被攻克。

    三天前的一场大雪早已将天地覆盖成白色,虽然天寒地冻,却也使得夜晚的西辽泽处于较高的可视度内。也正是得益于这样一场大雪,严重缺乏补给的契丹人才在东山争夺战中败北,数百名契丹士兵被营州军全歼于此。东山失手之后,西辽泽内的契丹部众可谓大势已去。

    在此起彼伏的丘陵之间,依稀可见一处处契丹营地,成片的皮帐在夜风中瑟瑟发抖,说不出的凄凉。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只要依据契丹人扎营的形状,便可大略推测出西辽泽内的地势了:哪些是可以行走的通道,哪处是隐藏在雪下的沼泽,基本上一清二楚。

    虞侯司的一众参谋们正在山顶上抓紧时间绘制西辽泽内的地形图,他们时而小声向契丹向导征询意见,时而三三两两对着泽内指指点点,时而埋头挥毫,一张张用奚车改造而成的简易行军桌上点满了油灯。

    李诚中独自立身于山顶最高处,身后五六步外站立着一大群军将,虽然没有严格的区分过各自的站立序位,但这群军将却很自觉的依照各自官职依序排列了好几排。除了教化司考功处的虞侯外,也许很少有人能够清晰明了的将数十名军将按次序排好位置,但其实并不用专人来排序,这些军将或许不知道别人应该站在哪里,但稍微比较一下同级的同僚,便自动寻到了自己的站位。

    比如第一排只有三个人,姜苗、张兴重和钟韶,而这三个人的站位也有讲究,张兴重居中,左首是姜苗,右首是钟韶,其中钟韶比张兴重和姜苗二人稍稍错后半步,这一点点错后的距离,不仔细瞧是瞧不分明的。这点区别既是营州高层公认的,也是这几个人自己心知肚明的。

    自东征渤海之后,营州军内部逐渐流行开了“三个半巨头”和“六大腹心”之说,“三个半巨头”就是指张兴重、姜苗、周坎和钟韶四人,张兴重是头号巨头,姜苗和周坎紧随其后,这三人牢牢占据着三司之首的职位,是无可辩驳的三巨头,钟韶因其战功和对李诚中死心塌地的忠心也与上述三人相提并论,只不过在资历上有所欠缺----他不是李诚中原健卒营老酉都的弟兄,故此只能算半个。

    “六大腹心”说的是孟徐兴、焦成桥、王义薄、周小郎、解里和高明博。

    前四人是李诚中控制营州军这支核心主力的带兵重将,是名副其实的腹心,其中王义薄军功稍差,但其资历极为深厚,当年在魏州城下便与李诚中和姜苗相交密切,仅凭这份资历,便足以傲视群雄了。

    解里是白狼山军校骑兵和箭术总教官,同时也是怀约联军中的统兵大将,是李诚中联合关外各族群的一面旗帜。

    至于高明博,只要看一看他掌控的是什么衙门,便可知其在李诚中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三个半军头”和“六大腹心”之外,营州军内部还有“十将头”一说,即指深得李诚中信任、在营州军中素孚名望的十个军将。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十将头”中究竟是哪十人,却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形成公论。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营州军左厢都教化魏克明、右厢都教化李定难、右厢都虞侯刘金厚、虞侯司作战处从事冯思友、后勤处从事赵弘德等五人都始终忝列其中。其他如韩延徽、萧哲元、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