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章 双极(二)

掌握军心并维系军队对李诚中的忠诚,成为卢龙军体系内的核心人物。

    姜苗几年里练就的一番春风化雨的本事,让李嗣业在短短时间内就对他相交倾心。

    “李将军是怎么考虑的?将来有什么打算?”等到李嗣业彻底放松下来后,姜苗做教化工作使老了的套路便开始施展了。

    “唉,能有甚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罢。”李嗣业叹了口气。

    这是对前途和未来没有信心,或者说对当前自己的境遇感到灰心的明证,说明对方很彷徨、很沮丧。姜苗立刻判断出了李嗣业的情绪状态。

    “在缁青过得如何?某观李将军气色不错,想来是顺心的。”姜苗试探道。

    李嗣业脸颊搐动,半晌才挤出两声闷笑:“嘿嘿……”

    见对方不愿深谈这个话题,姜苗换了个方式,将话头引到自己身上:“李将军无须在意,如今时局艰难,等熬过这段便好了。某四年前尚是村中农户,每日连果腹都无法做到,那会儿可真真过不下去,终日没个盼头……也算老天待某不薄,让某遇到了李节度……”先说自身,容易卸下对方的防备,以己为证,让对方看到希望,这是教化司众教化官们最炉火纯青的招数了。对一般普通军卒而言,这招对于鼓舞士气百试不爽,但对于李嗣业这种高级军将是否管用,姜苗不太肯定,只能先抛出来试试。

    李嗣业听得十分入神,当他听到那个东事会的时候,明显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不停的仔细询问各种细节。

    但李嗣业感兴趣的不是东事会成员每年能够瓜分多少钱财,从李嗣业的话语中,姜苗能够感受到对方并不缺钱----事实上李嗣业很有钱,李氏乃缁青豪族,祖上乃隋唐名阀,只不过后来在诸藩割据的乱战中衰落了,可就算衰落,家中仍有无数田庄和豪奴。

    李嗣业询问最多、最为关注的是,东事会众东事们都是什么来历,他们身居何种官职,东事会的议事制度是怎样的,东事们如何通过这一制度议决重大事项。

    姜苗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等一切弄明白后,李嗣业沉默良久,深深叹了口气:“一入东事会,百年无忧矣!李节度真乃明主。”

    李嗣业所说的“百年无忧”,并非意指财富,他指的是权力。李诚中折腾出来的东事会不仅从财富上保证东事们的富足,而且通过议事制度保证东事们的“权力安全”。重大事项、尤其是对东事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举措都要拿到东事会上讨论议决,可以很大程度上让东事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只要能够身处东事会这个群体之中,就不会轻易失去到手的一切权力,可以通过这个群体,对整个卢龙体系内的重大治策施加影响。就连被剔除出东事会,也需要全体东事们无记名“投票”表决!

    别看李嗣业身居平卢节度副使高位,但他过着的却是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在王师范登位的事件中,李氏依靠豪族势力成为王氏鼎力之助,可同样因为势力太大而引发王氏的种种防备和猜忌。虽然是节度副使,但李嗣业在平卢军中说话的分量远远不如王师范的那几个兄弟,甚至连刘鄩都不如。李氏在王氏面前一直战战兢兢,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对方找借口下刀。

    在战乱中,拥有财富却无自保之力,也是一种深深的悲哀。是故在这次平卢军起事中,李嗣业一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李嗣业曾经想投靠杨行密,但杨行密暂时对缁青没有想法,犯不着为此得罪能够共同对抗宣武的盟友王师范;后来李嗣业也一度有过反正宣武的念头,但王师范没给他机会,将他远远放到黄河岸边接应卢龙军去了。并且王师范有意防范李嗣业,给他部下配备的军甲都相当低劣且不足,粮秣辎重也不充裕。所以李嗣业一见了卢龙军的富足,才动了心思,当李诚中慷慨赠马的时候,才有了投效的念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