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73章 希特勒的无奈

王辰浩很清楚这点,历史上的中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发展出来核武器,何况是现在的强大德国。英法苏等国早晚会研究出来核武器的。中华帝国所要做的就是在对方研究出核武器之前,尽可能的捞取好处。

    希特勒也清楚德国虽然在核武研究上面进展已经很了。但是因为战争关系,德国的核设施经常遭到协约国的空袭和骚扰,核原料和相关技术设备又被中华帝国严格限制,使得德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掌握核武器。为此,希特勒手里没有跟中华帝国叫号的底牌,所以只能事事容忍。

    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上将向希特勒进言,称英国海军大规模装备来自中华帝国的唐级潜艇和宋级潜艇(唐级改型),给德国海军海狼(u)系列潜艇造成重大损失。尽管英国人从中华帝国进口潜艇的费用高昂,但基本上五六艘德国海狼潜艇可以拼掉一艘唐级或者宋级潜艇,综合算下来却是英国人损失小。而让邓尼茨悲催的是,德国潜艇的航速已经远远跟不上水面舰只或者商船的航行速度了,这导致德国潜艇必须上浮到海面上开足马力能勉强追上猎物,显然德国潜艇面临着英国水面反潜巡洋舰、驱逐舰和反潜飞机的巨大威胁。

    进入1940年下半年后,德国潜艇的损失大幅度增加,反而协约国商船的损失大幅度下降,德国潜艇战术同时还面临着不敢攻击中华帝国的商船队的尴尬环境,很多协约国商船直接挂上中华帝国的国旗。导致德国潜艇分不清状况等因素。使得德国海军的破交战术基本上失去效用了。

    希特勒一直在谋划着如何像一战那样将英国困死,因此他对邓尼茨相当的重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极为迅速,但还是无法困死英国,这很大程度上让希特勒感到了不满。

    不过,希特勒还是对邓尼茨很看重的,于是耐心的听邓尼茨报告。

    邓尼茨建议德国继续改善同中华帝国的关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从中华帝国进口能源和生活物资,而是应该引进中华帝国的潜艇技术,争取重启海上破交战。早日打垮英国。

    希特勒很清楚想要从中华帝国得到先进的潜艇技术,德国肯定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作为利益交换行,但他还是同意了邓尼茨的建议,派人跟中华帝**方接触。

    此时。随着英法协约国在海上渐渐稳定了局面,德国的潜艇对协约国运输线的威胁越来越小,很多协约国船团不再向中华帝国缴纳巨额“人头税”、“保护费”、“货物抽成”等霸王条款的苛捐杂税,他们得以在协约国海军的护航编队保护下顺利抵达目的地。

    中华帝国在这方面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货物抽成税,中华帝国向被保护的协约国商船征收高达12%的抽成,这笔收入之巨大,一直是中华帝国为高兴的事情之一。但现在随着协约国护航能力的提高,多的船团不再需要借助中华帝国,这笔巨额收入大幅度减少。让帝国政府非常的不满。

    于是,当德国方面提出希望中华帝国提供唐级潜艇和宋级潜艇(唐级改)的相关技术和装备时,中华帝国权衡利弊之后,认为适当的提升一下德国海军潜艇的实力,会给中华帝国带来多的收入。于是,让德国人吃惊的是,中华帝国长期以来限制对德国的军事技术出口门槛终于放低了,竟然允许唐级潜艇和宋级潜艇(唐级改)对德国出口。

    德国海军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即跟中华帝国签署了军购协议。当然,德国人希望少批量的进口一些唐级和宋级(唐级改)潜艇。然后自己山寨仿制,毕竟中华帝国的潜艇卖价过于昂贵(比卖给协约国的同类潜艇的费用高出近10%)。

    但中华帝国肯定不同意了,要求德国至少从中华帝国进口100艘唐级潜艇和50艘宋级潜艇(唐级改),然后中华帝国会将这两级潜艇的生产线转让给德国海军,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