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93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

了在乌克兰南部的德军党卫军第十四装甲师主力和罗马尼亚精锐第一集团军,在一个月内解放了乌克兰南部和罗马尼亚东北部。

    在纳波卡战役中。亚美尼亚军第一装甲师同德军党卫军第三装甲师正面遭遇,双方爆发了迄今为止最惨烈的坦克大战。

    由于纳波卡地区是德国在罗马尼亚的重要石油供应区,若是被联军占领,那么德军的石油供应将减少一半以上。尽管德国已经开发成功并实际生产煤化油了。但此时德军的空中优势已经没了,中华帝国的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狂轰滥炸,导致德国很多煤化油工厂遭到破坏,燃油一直处于告急状态。如果再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那么德军大部分机械化部队将沦为步兵了。

    因此,当亚美尼亚军攻入罗马尼亚的那一刻,德军便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决心。

    纳波卡平原上,亚美尼亚军第一装甲师同德国党卫军第三装甲师不期而遇。

    35猎犬轻型坦克和w30轮式步战车,各种装备搭配合理,既注重突击火力和速度,又兼顾一定的防御力。而德军党卫军第三装甲师装备着鼠式巨型坦克和六号虎式坦克,注重突击火力和防御,却在速度上却落后太多。

    36坦克造成致命破坏。

    很快,亚美尼亚军调整了战术。利用己方战车部队的机动力优势,迂回穿插至鼠式坦克的射击盲区后再进行攻击。而鼠式坦克太过笨重,转向和射击十分笨拙,很难锁定快速机动中的敌军坦克。

    不过,鼠式坦克的装甲防护太过强悍了。尽管亚美尼亚军避免了己方战车的损失。却很难将鼠式坦克摧毁。由于德军处于防守态势,有后方德军炮群的掩护。德军坦克根本不主动出击,因此亚美尼亚军多次诱敌出击都宣告失败。

    双方纠缠了一个礼拜,却都无法奈何对方。

    由于联合**计划在十月底前从东南西北全面向德国本土发起总攻击行动,因此亚美尼亚军担负着切断德军原油供应的重任,必须在这之前攻陷纳波卡。

    为此。亚美尼亚军方特地向中华帝**方请求帮助。

    对于德军强悍的鼠式坦克。中华帝**在西里西亚登陆战中曾经碰上几辆鼠式坦克,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在那之后立即令帝国有关部门着手开始研究破解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战争总是各种新技术的催化剂。北洋科技很快拿出了破解之法,他们研制出专门用来攻击厚重装甲防护坦克的特种坦克炮弹药。

    聚能爆破穿甲弹,这是中华帝国继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之后研发出来的一款更强大的穿甲弹,专门用来对付重型坦克和坚固工事的弹药。

    破甲弹是根据门罗效应的最基本的原理开发成功的。中华帝国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进行相关研究了,但是由于当时全球范围内最强悍的战车只有中华帝**才有,科研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研究时遭到军部的抵制,因为军部担心这种技术被敌对国获取用来对付本国陆军的主战坦克。

    不过。抵制归抵制,北洋科技重工还是暗中进行开发了。

    不过,当时根据门罗效应的效果是满足不了军方需要的。于是北洋科技把金属做的漏斗形药型罩加在炸药的锥上,这样爆炸后炸药的能量就作用在这个空心漏斗药罩上了,紧贴药罩的金属迅速被使熔化合拢,被炸药的能量‘压’成了高速、高温、高压金属喷流。这股射流的头部(最快)速度可达7000~10000米每秒、温度可达1100度。高压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金属本身。坦克装甲遇到这三高的冲击,顿时就象高压水枪下的稀泥,势如破竹,飞流直下,门户洞开等等形容词简直就是为它们准备的。

    更可怕的是,破甲后金属射流并不会就地休息,它继续高速前进!再加上破甲后的喷溅作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