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四章 进攻朝鲜

200余名还阿木河旧居地,“随率正军一千名,奴人、小儿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区。猛哥帖木儿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区

    ,是得到明成祖同意回“原久居去处住坐”的。

    跟随猛哥帖木儿迁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卫人,在1433年前已有零星迁往婆猪江地区,1432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儿向明钦差谈及,他的“族亲在婆猪江等处”。次年,猛哥帖木儿因积极协助明钦差裴俊刷还被杨木答兀从开原引诱叛逃到牡丹江、绥芬河一带的“漫散军官”及兵丁,冲突中,杀死“野人女真”头目阿答兀。同年闰八月,原为安乐州(治今辽宁省开原)千户的杨木答兀,“纠合各处野人(即所谓“七姓野人”)约八百余名人马”,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亦作阿谷,又名权豆)等人均被害,次子童仓(董山)被俘,房屋被烧毁,弟凡察等“俱各失所”。事件发生后,朝鲜借机派兵进驻阿木河地区。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诏令“野人”放还童仓,却不发兵问罪。凡察在归途中往会李满住,满住力劝凡察迁来同注。童仓被放回后,与叔凡察讨论今后大计,都有南迁之意,遂于1440年正统五年,不顾朝鲜兵的阻截,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建州卫都指挥使李满往会合,住在三土河(现在三统河)、婆猪江以西至冬古河(即董鄂河,现在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

    建州卫返回婆猪江旧地居住后,部众与朝鲜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双方摩擦不断。建州左卫在董山的统领下,迫于经济生活的压力,董山率领部众屡次犯边抢掠,成为明廷辽东的最大边患。成化三年。明廷再次对建州三卫女真各部下谕招抚,命三卫部众各守地方,不许越边。董山等人在接受明廷招抚后,于同年八月,董山、李古纳哈等人进京朝贡。此次,李古纳哈、董山等人入京朝贡,出语不顺,在朝廷赐宴时口出不敬。指桑骂槐,抢厨人铜牌,并素要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朝廷一一答应。明廷以为羁縻此僚。建州必可弭平。乃辽东报告:‘女直侵寇,依然不止。’”才被明宪宗下令押解出边,“遣返建州”。历来羁縻不驯的李三纳哈、董山等人如何能忍受这种处罚。当一行人被押解到广宁时,董山终于进行了反抗,意欲逃跑。遭到明军的杀害。李古纳哈则乘混乱之机狼狈地逃回了自己的属地。

    董山等人的反叛行为,惹怒了明廷。成化三年九月,明廷下令,派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同时,命令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在这场史称成化之役中,建州女真人蒙受了灭顶之灾。左卫的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芦舍无存,部众尸横遍野。右卫也遭受到重大损失。

    在成化之役中,受明廷调遣的朝鲜大军,在主帅弼商的指挥下,以精兵万余人越过鸭绿江,分道扑向建州卫所在地婆猪江两岸与吾尔府等处。朝鲜军兵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朝鲜军大将鱼有诏率军攻破李满住父子据守的山寨后,大肆斩杀,李满住中箭后被鱼有诏所杀,其子李古纳哈也死于乱军之中。攻克李满住父子所居山寨后,鱼有诏令军士于寨中大树上,刮皮刻写了“x年x月,朝鲜主将康纯、大将鱼有诏等灭建州卫兀弥府诸寨,捣落屯落而还”的字迹。随后押解俘获的建州卫人畜而返。朝鲜军马撤退后,明军才赶到建州卫属地,见到了鱼有诏命人刻写在树干上的字迹,将此报告于明廷。鱼有诏剿杀李满住父子及部众的功绩,受到了明宪宗的嘉奖,“赐银五十两,缎绢各四疋”。

    从这里面便可以看得出来当时三者之间的纠结的关系了,因为女真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大明的治下的,他们很容易得到大明的支持恢复实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大明都是坐视女真和朝鲜之间的争斗借以消耗两边的实力,但是如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