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九章 悲催的后勤

现在这样污染那么厉害,但是水也不是随便就能喝的。山涧的泉水和河里的水有多少微生物或者病菌啊!所以除了净水外必须经过过滤和加热才能食用。

    面对日军的入侵,绝大多数朝鲜人也许不敢正面反抗。但是别地里往水井里扔些疫病而死的动物尸体或者粪便啥的还是可以的。啥?你说朝鲜人咋办?“蝗军”的名字是白叫的?赶紧闪人啊,前不久被击败的大岛义昌在出发前,就“征用”不少朝鲜人的物资,现在更多的“蝗军”来了,你还留在那里干嘛?找麻烦吗?

    受到打击的不光是兵站这些基础设施。那些运输部队更是打击的对象,规模小的清军,对着运输部队的骡马直接一顿乱射,打死几个完事。骡马这东西不知道隐蔽目标又大,不打它打谁?一旦骡马受伤后,这一车物资你说怎么办?卸下来一部分分摊到别的车上或者实在不行干脆直接丢弃。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骑兵加入打劫这个行当。这些给日军辎重部队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麻烦了。

    200多人的辎重部队如果遇上了100多人的骑兵还有机枪和迫击炮这些武器的伏击那会如何?有脑子的人都可以想到!随着时间推移,辎重部队被整支吃掉的情况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的辎重运输队已经不用向导了。按着一路上大车的残骸和马匹的尸骨就能找到通往月峰山阵地的路途。

    兵站被攻击,辎重运输部队被重创让日军的后勤补给几乎到了快崩溃的边缘。到了月峰山战役的后期,不要说攻击了,每天日军只是打上两炮放上两枪了事。炮弹和子弹都是数着用的!如果说日军开始是拼命,中期是打仗,那后期只能用打酱油来形容了。

    相对于日军的补给情况。清**队要上不少。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清军真有更多的实力去保证自己的运输线畅通,而是因为清军的补给线更短,从牙山上岸的辎重,不用走多远就可以到成欢一线,而且因为战线的问题,日军不可能在如此短的补给山上做文章。相对于从釜山到成欢的运输线,清军的补给线实在是太短太好好走了。

    另外一方面,清军的人缘相对于“蝗军”来说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清国本来就是朝鲜的宗主国,而绝大部分清军入朝后还算收敛,尤其是聂士成的部队。介于比较充足的银子和朝鲜极端低廉的人力资源价格。聂士成大量使用了朝鲜人帮助运输补给,虽说你不能完全杜绝偷窃,但是基本上还是在一个容忍的限度之内。而且相对于马匹来说,清军的后勤官员们发现毛驴更适合在山地运输物资,虽说力气小,但是吃得少而且不容易生病。于是在物资的输入方面,清军因为更短的补给线和相对较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在运输方面清军占优一定的优势。

    而在食品方面吗?怎么说呢?清军也有重烧饼干和干肉!而当时的重烧饼干都是一个德性。至于干肉?经过新军中某些人的评价,这东西打磨一下能有红木般的光泽!!硬度堪比柚木!!总之一句话就是和被称为面粉做成的砖头的重烧饼干是一路货色!不过有一点清军比日军强一些,那就是在蔬菜方面。清军有大量的脱水蔬菜可供食用。而不仅仅是吃咸菜。所以就营养均衡性而言,清军比日军要强上不少。至于食品的运输。清军更喜欢将肉类装在特制的木桶中。一个木桶中存放够50人或100人食用一次的肉类。简化了包装,方便了生产。而小罐头则只是作为应急食品分发。

    不过即使这样,清军也面临缺粮的问题。而在日军攻势逐渐从打仗变成打酱油后,聂士成和在平壤的马玉昆则开始按照既定计划收集粮食草料。并且和朝鲜官员一起转移人口坚壁清野!按照既定计划,在朝鲜的部队迟早是要撤退的,那撤退后,朝鲜的粮食和人力资源是肯定不能留给日本人的。所以即使去买,也绝对要尽可能的把粮食都买到手里,最后实在不行就算烧了也总比让日本抢走要好,至于人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