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九十一章 乱战

倾向于将战场上的指挥权下放,让中下级军官可以根据自己对战场的判断进行交战。

    因为有相对优秀的中下级军官,所以华夏陆军的基层编制都比较大,而较大的编制意味着必然拥有一些重武器,华夏陆军将60迫击炮和通用机枪都下放到连排级。这就使每一个连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火力单元,有压制对方冲锋的机枪火力,也有可以打带跑的掷弹筒。还有可以用来压制对方炮兵的60迫击炮。营一级就拥有82mm迫击炮的火力。必要的时候还能获得榴弹炮的支援。

    而俄军的战术和配属却完全和华夏陆军不同,因为俄**官的指挥素养参差不齐,有水平高的,但是绝大部分人要么是浪荡的贵族,要么知识水平有限,所以让他们指挥大编制无异于犯罪!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已经被证明是不行的了,更何况俄国普通步兵根本称不上狮子。

    针对这种情况,俄国人强调的是权力集中和重火力集中配置,手下的低级军官和士兵无法充分发挥这些大威力的东西,那么就将其收上来集中使用好了,在高级军官中总能找到几个这样的人吧。至于步兵吗?俄国人最不缺的就是人,各种农奴和哥萨克这种天生的佣兵俄国人有的是,不就是一群被称为“灰色牲口”的普通士兵吗?这些人的损耗俄国人才是最不怕的。相对而言他们更担心的是昂贵的机枪和重炮的损失,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重武器在,随便补充点基础步兵就是一支军队。根本不用担心被一击打断脊梁。

    这种看似冷血的方法也确实适合俄国的国情,在2战中,苏联陆军的炮火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量的迫击炮提供的投射量,而另一个则是大军团交战中苏联陆军的军属炮兵的强悍,德国人生产的重炮也不少,奈何俄国人是集中起来用,而德国却下放到下级单位。所以在连级,德国人是大优,营级和团级交手也是德国人有优势,但是到了军级交手,苏联陆军火力却反压对手一头。

    而这次,则是两种建军思路下的第一次正式碰撞,双方交战兵力加起来有1万5千人左右(算上炮兵)。而且还是几乎对等的遭遇战态势,俄军虽多,但是已经被四处突击的装甲营削弱了部分,而后续的炮兵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立即跟上。所以双方之间的交手几乎就是连营级的交手。机枪和迫击炮主宰一切!

    华夏陆军以连营为单位构筑防御阵地,步兵班以机枪为核心展开防御,步枪手和掷弹筒手安置在两翼提供火力掩护。前者作为机枪火力的补充,而后者则是提供曲射火力攻击对方的轻机枪阵地或者臼炮小组。火力点部署比较分散,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交叉的火力网。整个防线散而不乱。

    相对而言,俄国人的打法显得彪悍暴力,他们集中了几乎全部的自动武器和火炮对着其中一点猛打,然后掩护步兵突破阵地。一个营的俄军在得到一个团属炮兵排的支援后,向对面的华夏陆军据守的一端堑壕发动了进攻,他们在短短不到200米的攻击正面中集中了多达12挺麦德森机枪和马克辛机枪,并且还有4门60mm迫击炮和2门75mm速射炮。如同瓢泼大雨般的子弹形成一道弹幕将正面的华夏陆军阵地死死的封锁住,一停1902式机枪刚刚打出一个长点,就被两挺马克辛机枪盯上,在付出了一名射手的代价后,剩余的机枪组不得不转移阵地。

    俄国人打的很凶悍,一道道火蛇为后续的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掩护,大量穿着灰色军衣的俄国士兵呼唤着冲了上去,他们平端着刺刀或者拿着手枪,准备在近战中彻底压垮对手。就在他们接近到不足300米的时候,突然从华夏陆军阵地后方传来沉闷的炮声,在完成对俄军军属重炮部队的打击后,腾出手来的105mm远程榴弹炮开始支援前线作战,而俄军这个如同火刺猬一般的火力点竟然得到了2门105mm卡车炮的重点照顾!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