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六十章 先改变观念

以至于让德国虽然可以打败俄国但是却无法安稳的消化掉胜利的果实,当然,更重要的是俄国的新政府不能是亲德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支反德而且不仇视华夏的军队存在。徐杰要做的就是让这支部队能够消耗德军,并且活到最后,在政府变天的时候能够继续扛起反德大旗!当然,割地是少不了的,不过徐杰倒是希望两个国家因为欧洲的领土问题而不死不休!

    于是乎徐杰针对现在的俄国国情和华夏提供的技术装备水平,给俄国人制定了这样的作战方针,当然了,方针是方针,至于到底能执行多少就看这些俄**官和他们背后的英国人的能耐了,其实英国人也不傻,在多次推演中已经估计出了俄国陆军会一败再败的结果,为了防止这个盟友最终被打垮或者倒向德国,英国人对这些在华夏受训的俄国陆军人员还是很看重的。

    首先这支部队必须是一支高机动性的部队,而且一般情况下不要和德国陆军打阵地战,原因很简单,除了筑垒区之外,所有的野战工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大口径火炮的打击下灰飞烟灭是一定的!虽然现在俄国陆军已经学习把重武器集中在师级和军级,但是就凭一战俄国的能力,再怎么集中,军师一级的俄国陆军也不会拥有火力优势,那结果就是阵地战中俄**队将是一水的劣势,无论从装备还是从部队素质上。再加上堪称悲剧的高层,你说这仗怎么打?

    不过好在俄国还有最后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内线作战补给和后勤都会比较顺畅,虽然考虑到毛子悲催的运输能力,但是在铁路和“征用”的支持下,情况应该比德国大部队要好。徐杰的方针就是让自己训练处的俄国组成一支快速机动部队,他们的任务不是正面消耗和拖延对手,(这些粗活让俄国的其它部队承担吧。)而是通过从不断的突破和穿插来不断打击德军的后勤和消耗有生力量为主。

    1战的时候坦克的行程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广袤的东线上,想用坦克形成机动力量到处堵漏还是有些苦难的。更关键的是没有强悍的空军,甚至连通讯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参战双方的调动和对战场的感知会相当迟缓,尤其是重炮部队的调动一旦开始,想改变部署是很困难的。即使所谓的装甲部队,其形成一般也不过一百公里顶天了。考虑到与之配合的大量后勤辎重部队,这个行程可能还要打个折扣。快速救活恐怕是不行的。所以这将给俄国人相当多的机动空间去集中兵力吃掉德国的部分部队以及打击后勤补给线。

    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将以骡马化为主并且辅以一定量的汽车和半履带车。这支部队的主力将步骑兵,说白了就是骑马进行机动但是投入战斗的时候以步兵方式进入战场。提高部队的机动性能,半履带车是为了方便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中使用,而卡车则作为某些重要部队的后勤保障车辆。

    在火炮方面这支部队的火炮最大不会好过2吨重,也就是说这些火炮以75mm加农炮、107mm短榴弹炮和150mm重迫击炮为上限。理论上在师一级的部队中不会有更大的火炮了。不过为了保证这些机动部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获得足够强度的攻击火力,徐杰会在军一级给他们安置107mm加农炮和150mm重榴弹炮。这些火炮将被放置在卡车或者半履带车底盘上,以保证机动性。当然,107mm加农炮也不会很多,而且可能会根据载具的情况下予以一定的简化,比如说缩短炮管长度什么的。其目的就是让俄国炮兵在某一范围内获得不对称优势。

    至于更大口径的火炮,徐杰想都没想,因为重量在增加的话,就超过了现阶段半履带车和卡车能够承载的重量了,想要自行的话想都不要想。而如果不能快速机动的话,面对德国的优势火力,俄国炮兵的存活率堪忧啊。此外,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俄国自行火炮的生存率,俄国版的自行火炮从理论上少带甚至不带炮弹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