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5章】 条件商议

的皇室财产和山西政权。”秦时竹想了想,“各位要多想想办法,怎么能让咱们东北富强起来。”

    “都督高瞻远瞩、关注民心,我等佩服!”

    “大年,你抄家也有经验了,现在内蒙全境基本平定,但仍有不少人在暗处蠢蠢欲动,我想派你去将那边的那些王公好好整顿一番,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是!”……

    承德城外,清军已将队伍整好了,每个士兵都带着大包小包,根本不像是撤退倒像是大搬家。王士珍心情复杂地回头望了城墙一眼,还没打就要将城池拱手相让,他实在有些不甘心,不过眼下倒是一个好归宿。被围许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部队打仗的士气早就没有了,真要是打起来,肯定没有好下场,纵使能多杀几个敌人又何必?

    英国教官陪着他,劝慰他:“王,不要难过,这是明智地选择,不要为不可能的结果惋惜。只要你的部队还在,你始终是有实力的。”

    是啊,实力,这是袁世凯交待自己的任务,一定要把这部队完完整整地带回到唐山去。他知道凡是跟东北方面交过手的部队都没有好结果,连连损兵折将,这8000人马的份量倒是更重了。空中依然漂浮着飞艇,根据协议,两军之间不照面,但革命军可使用飞艇监视北洋军地撤离情况。今天是士兵们最踏实地一天,只有在今天,他们才不用担心头上的怪物落下炸弹来,往常地苦头已吃得够多了。

    其他愿意撤离的官员和民众也跟在后面,当然其中主要都是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般老百姓是不会关心谁掌权的,他们只要太平日子,谁给他们安生日子,他们便是谁的好老百姓。唯一例外的是锡良没有跟着走,他一个人呆在行在里,说要与承德共存亡。

    王士珍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没有听进去,在锡良看来,清廷这座青山已快要倒了,他的归宿就是与之偕亡……

    下午时分,夏海强和陆尚荣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承德街区,一路上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青年后生在里面占了不少,尤其醒目的是他们都剪去了辫子以示决

    就在革命军的山炮轰隆隆地推进城时,热河行宫方面传来一声枪声,同时伴随着一阵凄厉的叫声:“皇上……太后……”

    锡良死了!他选择了为清王朝殉葬!

    黄河河曲,革命军正聚集人马休整,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山西军在获得足够的军装、弹药、武器补充后,整个面貌一新,大部分补充入第七师,骑兵自然全部编入李春福的部队。想着革命的大好形势、望着眼前的秀美山川,蓝天蔚极为高兴。

    “报告蓝师长,部队集合完毕,请训话。”蓝天蔚等一行人在部队视察,刚到一个连队,一个年轻后生赶紧招呼部队集合、立正、敬礼。

    “不错,不错,士气挺高昂的,这才是革命军人的样子嘛!”望着整齐的队伍、士兵们精神饱满的面孔,蓝天蔚由衷地称赞。

    “谢谢师长夸奖!”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认出我来的?”

    “报告,我叫傅作义,字宜生,山西省荣河县(今临县)人。我在念书时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蓝师长的照片,您当时是第二混成协的协统,还到我们学校来训过话呢。”

    身边的孔庚赶紧介绍,“他是学生军,以前曾念陆军中学,等后来参加了太原起义,任了学生军的排长后,我才认识他的。”

    “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就是老革命了。”蓝天蔚拍拍肩膀称赞他。

    “不敢,师长才能称得上是老革命。”傅作义用激动的话语说,“我们排全都是山西人,恳请师长带领我们打回山西去,解放我们的家乡父老……”

    “请师长统帅我们打回老家去。”下面的人异口同声地吼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