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9章】 困守库伦

  这一企图自然被各省实力派所看穿。江西都督李烈钧首先反对,他说革命方法本来就分军政、约法和宪政三个时期,革命后都督不能马上撤销,广东都督胡汉民接着通电响应,要求中央授予都督财政、军政两权,令其自行遣散军队,整理财政,先行恢复,徐图发展,断不宜大借款。两人为了抵制分治,不仅公开活动各省都督,而且还秘密联络南方各省,企图建立应变联盟。为了克制这两省的力量,袁世凯借口两省军队尚未达到陆军部整编要求,扣住了军火发放,迫使李烈钧和谭延向北疆购买剩余物资。

    “老大,我有一点疑问,既然你愿意在军事上同盟会,愿意卖军火给李烈钧、谭延等人,但为什么不响应这个联络?若是老袁以此为借口,在北疆生事,对我们也是不利。”葛洪义有些奇怪。

    “从政策上来讲,军民分治我是赞同地,咱们将来统一全国,自然要避免军阀体制,军民分治则是实现的基础。为了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国,我不仅赞同军民分治,而且从根本上反对联省自治的主张。”秦时竹严肃地说,“但眼下时机不成熟,我们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其实并没有做到,整个北疆体制,其实就是联省自治,我不能轻易表态,现在表态赞同,将来这话就收不回来;现在表态反对,则我们言行不一,这个问题,以不发表意见、静观其变为宜。”

    葛洪义点点头,继续问道:“袁世凯现在已开始敲打李烈钧了,我估计他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你有何应对之策?”

    “没事,如果他要我推行军民分治,我可以照办,毕竟我们事实上已经在如此推行了。大不了我这个辽宁都督不兼而已,但是袁世凯自己的日书绝不会好过。”秦时竹笑着说,“老袁办事。牵涉太多,难度比我们大。你想。前不久冯国璋还因为直隶的议会不批准他地预算案而拟辞职,袁世凯公开通电斥责省议会不得干扰行政,现在又讲军民分治,要求议会对地方切实负责,岂非前后矛盾?”

    “这事我也纳闷,按理说袁世凯地控制能力和政治手腕并不差,但为什么始终搞不定地方议会呢?”

    “那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认清民主这个大趋势,始终抱着恩赐地态度行政。如何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赞同?别人要稳定、要和平不假,但最终目地是为了利益,袁世凯政府不去大力发展经济,反而一门心思想打资产阶级的主意,岂非与虎谋皮?手段高明并不能弥补战略意识的短见。”秦时竹顿了顿,继续说道,“南方那些人士就更不用说了,既看不清大势,也没有手腕,如此拙劣。岂能成事?”

    葛洪义叹息道:“孙、黄倒不失为有理想、有见解地人物,只可惜太过理想主义,毫无从政经验。他们真以为靠一纸宪法和一次选举就能限制住袁世凯?”

    “非也,孙、黄的见解,在国民党中太过激进,认同地人少。就孙中山本人而言,也许根本就不愿意对袁世凯让步,他们目前的所作所为其实只是代表了党内主流意见。而非他们两人真实的见解。”秦时竹解释道。“这是孙中山本人的悲哀,他看到形势。却没有可以利用的力量。”

    “所以说老大英明,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军队建设,一手抓民主建设,有了这两样做保证,我们的施政纲要决计错不了。”

    “这很难说,我所在意的,不是不出错,而是出错后能有纠错体制,如此整个社会方能进步。”

    北疆国防军出兵蒙古,特别是新疆方面收复科布多的消息,使各地民情激昂,捐款纷至沓来,各路热血青年也在报界舆论地鼓动下,自发地形成了“到边疆去”“参加北疆国防军去”的热潮,每天都有青年或坐船、或乘坐火车向沈阳进发。

    同样,这个消息也大大震动了库伦集团和其俄国主书,纷纷叫嚣要给北疆方面一点颜色看看,为了抵抗国防军的攻势,俄国方面不顾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