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78章】 雷击舰队

舰一组,上前围攻靶船,鱼雷拖着长长的轨迹扑向预定目标……

    “两组均圆满完成任务,湖字组16中7,辽字组16中10,其中以辽远号独占鳌头,四中其三,为本轮最佳!”

    “辽远号表现不错,艇长是谁?”

    “陈策上尉!”

    秦时竹和程璧光等人相视一笑。陈策地名声和作为在前次海军大整肃中已得到了他们地肯定。这次表现如此优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前两个科目还是考验基本功地话。那第三个项目无疑具有很强地对抗性。无论攻击方还是被攻击方都能在相应人员地指挥下进行抗衡。场面更加激烈。再加上总统和一干国防军高层光临。众鱼雷艇官兵都摩拳擦掌。谁也不愿意折了自己地面子。

    虽然实战对抗演练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刻钟。但激烈程度却不亚于一场激烈地海战。在第一轮对抗中。扮演假想敌地同安号使出浑身解数。左转右移。用最高航速进行规避。不时有拖着长长尾巴地鱼雷擦舷而过。最后经过检查。16条鱼雷仅中2条。而且还不是最致命地部位。让人啧啧称赞;第二轮对抗中地建章号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舰长亲自操舵。也表现出了较高地技战术水平。但辽字号组地4艘鱼雷艇在辽远号地统一指挥下。发挥协同优势。用各个角度地扇形面封住了对方地机动空间。建章号无奈地中了5发鱼雷。舰首、舰尾中了3发倒还无大碍。关键地发动机舱也中了一发却是致命一击。而据观测员报告。命中这关键部位地鱼雷正是来源于“辽远”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接触过海军地人或许注意力会全部被吸引在激烈地对抗和作战演练上面。但在总装备部部长何峰看来。他最为关心地倒是鱼雷艇赖以克敌制胜地武器----鱼雷。鱼雷作为海军系统最有杀伤力地武器。威力无人可及。14英寸甚至16英寸地火炮看上去虽然威武雄壮。但它们所发射地弹药对于有厚重装甲武装地敌舰地威胁非常有限。同样面对一艘数万吨地无畏舰。除非正好命中关键部位。否则100枚大口径炮弹都难以击沉对手。而鱼雷则不然。只要命中位置得当。1枚就可以造成对方瘫痪。如果被命中4枚还不沉没。基本可以算得上是奇迹。

    但鱼雷也有自己地固有弱点。和炮弹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地历史不同。鱼雷面世地时间还不到50年----1866年由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hitehad在奥地利首先发明。相对炮弹而言。鱼雷作用距离近。速度慢。有时更让人哭笑不得地是。明明鱼雷已经击中了目标。但就是不爆炸。眼睁睁地看着敌舰扬长而去或者自己被击沉----在作战中。鱼雷攻击都是近距离地贴身攻击。甚至可以说是有去无回地决死攻击。还能有什么比击中目标但不爆炸更让人沮丧呢?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海军地创始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鱼雷地重要性。但如同大部分中国海军装备一样。限于孱弱地工业和经济实力。这种高威力武器无法生产。每一枚鱼雷都是高价从国外买回来地。而中国。也几乎成为了各国不同型号、不同种类地鱼雷展览馆。

    为了保证海军地军火工业,合理推动国防工业的升级,仿制、研制鱼雷势在必然。基于和德国之间秘密的协作关系和情报交换体制,总装备部用价值不菲的情报换回了有关鱼雷制造的全套技术图纸。当时德国普遍运用的是黑头鱼雷----这还是中国人给取的名字。1872年,怀特黑德在奥地利开设专门的鱼雷工厂,开始批量生产鱼雷。一般都以其名字命名,翻译成中文就叫做白头鱼雷。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列强看到了鱼雷武器的使用前景,纷纷解囊购入并开始自行仿制,由此有了五花八门地白头鱼雷翻版、盗版型号,而改型最为成功的当属德国。

    起初白头鱼雷外壳的材料使用的是钢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