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章】 拼死进攻

得上令人满意,营、团级中规模作战的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国防军将士并不畏死。但这种能够在猛烈地炮火中,在复杂的地形和客观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较强战术素养和作战配合能力地部队却是不多,在防守时尚能够咬牙坚持,一旦转入进攻,配合不够紧密、协同纪律差的弱点就暴露得很明显。

    说大了,这和中人的国民性有关系,作为老实巴交的农民后代,不懂得协同和团队是很正常的;说深奥了,这和中人较低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作为一支文盲居多的新式军队。肯定存在着对较为复杂、较为理论化的东西不够理解和不够明白的现象,同样一个文绉绉地命令。如果没有适当地解释,士兵们肯定摸不清,过于高深的演说和动员,同样也不是这批朴素地汉子可以认同的;说直接了,这和中队中军官理论层次较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说在连排长等基层军官中单纯依靠勇武和小聪明还能有所成就的话,那么在营团级军官中再试图依靠个人勇武和小聪明则只能是自寻死路,不幸的是,国防军中血气方刚、头脑简单、理论水平较低的中低级军官占了一大批,虽然也有部分留学日本、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但毕竟属于凤毛麟角,那些没有接受过严格而又完整的军事训练的中低级军官,单纯凭着热情和摸索来进行战争。

    强调用防御作战来消灭敌人,固然有保存自己实力的考虑,却也或多或少考虑到了部队协同能力差的因素。将防线画地为牢、层层分解落实到连的做法笨是笨了点,却深得大本营方面的肯定,副总参谋长陈宦就断言:“只要各家把各家的篱笆扎紧了,甭管日军怎么折腾,他们逃不了。”于是,在防线上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团长命令手下的营长:某某……你把阵地给我看好了,就是把部队打光也不许放走一个敌人。否则我要你脑袋。等团长一回头,营长就命令手下地连长们:,你小子把段阵地给我盯紧了,要是丢了,团长要我的脑袋,我要你的脑袋!

    偌大的包围圈。就是通过这样层层分解的方式将日军给包了饺子,按照前指的意思,不要考虑战术,不要考虑漂亮和好看----那是战争天才们追求地,咱们只要结结实实地胜利。甭管你怎么折腾,看好自家的阵地就成,别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4万打4万咱也许打不过,但12万打4万总该没问题了吧!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尽量将战争短期化。力争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理所当然成为国防军对日作战的指导方针。虽然有过《论持久战》的光辉先例,但秦时竹等人还是认为:持久战对于国家圆气伤害太大,牺牲太大。即便胜利也是惨胜,最好就利用料敌之先、出其不意、精心准备等三方面的优势来对敌作战。山东前指布置的秋风计划,虽然胃口和野心显得有些庞大,但通过打大规模歼灭仗的形式却能有效遏制敌人地野心和后续作战计划,是大本营方面极为欣赏的,为了必要的利益当然值得冒风险。毕竟,如果只是将神尾师团打残,一旦敌人进行补充,用不了三个月就又会恢复到原有地实力。倘若将这个加强师团一口吃掉,部队丧失了原先成建制的传统和作战精神,即便在编制上予以补全,在战斗力方面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看着地图上标注蓝色的国防军将标注为膏药旗的日军团团围住(国防军采用不同的标注法,蓝军代表自己,红色代表敌军),在大本营观战的秦时竹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兴奋地对众人说:“夏海强干得不错,已经将神尾装进了笼子。现在就看怎么关门打狗了。”

    “总统,虽然目前的战场态势对我军有利,但能不能将这几万日军顺利吞下去,避免造成消化不良,我们还不敢说有完全的把握!”总参谋长张绍曾用教鞭指点沙盘,“其一,日军炮击舰队在崂山湾虎视眈眈,如果日军此时发现自己被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