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70章】 北方战争(45)

定要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赶出去,进行彻底、全面的无产阶级革命,盘踞在俄罗斯领土上的反革命分子不消灭,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无法继续继续前进……至于远东,托洛茨基同志说了,暂时不进军,待我们在军事上取得有利态势后。成立远东共和国,表面上看是资产阶级掌权的政权,其实都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作为我们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缓冲,中亚的情况不同,那里没有帝国主义,那里只是中国人的侵略扩张,所以相比之下……”

    这就是政委的长处----伏罗希洛夫先是在军事上说明进军中亚的困难,又在政治上阐述了进军中亚的必要性。这么一说,众人都明白过来,这不仅是任务,而且还得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布琼尼咳嗽了一声,意思不能再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了,众人都是体制众人,自然知道无法质疑中央已经形成的决定,更何况这个决定不是一般人的决定,而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两位最高领袖。除非你不想活了,才会大着胆子说不。

    话题再次转移到当面的中**队上来。

    “怎么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速度和交通对付中国人呢?”会场陷入了沉思。

    按照作战计划,至少要打到赤塔附近,离开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进军,直扑赤塔固然也是一种选择方式----200年前,哥萨克们就是这样向远东扩张的。但是。时代不同了,如果不顾后方,不顾侧翼,直接扑向赤塔的话,很可能被在赤塔以逸待劳的中**队迎头痛击,到时候,不但赤塔无法拿下,而且会将主力陷进去,而到那时,抛弃了后勤和补给的骑兵第一军才是一个噩梦。况且,在集团军里面。虽然骑兵的比例很高,但是步兵仍然占有大多数,在冲击赤塔中,步兵的速度却提不上来,容易形成拖节,光靠骑兵,没用。

    “我认为,既不能按部就班地依次进攻当面敌军,也不能拖离太远。按部就班地进军,容易给中**队形成依托地形和交通线逐次抵抗的便利,战事必定会大大延长,我们付出的代价也难以承受。倘若跳跃太远,则部队之间的间距就会太大,不能形成有力的重兵集团,最好的办法是,跳过当面敌军强大而又完善的防御体系,转而在他们的交通线上寻找机会。长达数百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中国人绝不可能处处分兵把手,即便分兵,也不是我突击集团的对手。“

    “好主意。”罗科索夫斯基赞同这个观点。

    伏罗希洛夫似乎也赞同这个作战方法,但他不敢确信,而是用征询的目光问到:“布琼尼同志,你看呢?我倒觉得这是正确的作战思路。”

    布琼尼如何想不到中间的关节,在华沙之战以后,他是极力发对跨越国境进行作战的,认为会蕴藏着说不清的困难,至于布尔什维克中央一再叫嚷,托洛茨基一再宣称的席卷全球的“无产阶级革命”根本就没有形成。红军依然是孤军奋战,面前之敌人已经如此棘手,再转向中亚就更为困难。他原本以为,到达鄂木斯克之后,能够进行就地休整,从长计议,一边进行彻底的恢复,一边防止中国人的反扑。但显然,自己的态度不对中央的胃口----太保守了。

    “同志们,我赞同你们的观点。我认为,具体的战役设想可以这样。”布琼尼的头脑一点都不笨,在几个转眼间,已经琢磨出来完整的作战思路。

    “我们可以先依靠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能力进攻中国防线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在中**队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布防,如果中国人进行追击,则他们追击的部队将成为我们的猎物,如果他们不追,则那些支撑点可以成为我们进行下一步行动的出发点。至于支撑点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后勤和补给基地,可以迅速提供给我们足够的补给品,另一个支撑点的选择,则是在防线上占有中心位置或者有利地形的地方,可以打破中国人的防御体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