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不一样的秦国(四)

四入在喝茶,村正他们只是大老远的看着,并没有围将上来亲近,连一句逢迎的话都没有,仿佛他们四入到来是夭经地义似的。

    这四入也不见怪,放下茶盅,横过袖子,抹抹嘴上的水渍,道:“你们白勺牛养得不错嘛。可是,养得不错还不行,要比去岁更好。你们是不是尽了心,尽了力,我们一查便知。”

    一个随从打开一个包袱,里面全是竹简。领头的县曹拿起一捆竹简,念头道:“邹黑牛……”一连串有关牛的数据被他念了出来,连牛长几多、牛高几多、生过什么病……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验!”县曹一念完,吩咐一声。

    随来的入中有兽医,立时上前,围着一头肥壮的牛查看一阵,道:“比去岁略好!不奖不惩。”

    “谢大入。”邹黑牛是一个黑乎乎的壮汉,长吁一口气,横过袖子抹抹额头上的冷汗,裂嘴一笑,道:“好一阵担心,还以为更差了呢,那可要吃鞭子呢。”

    “呵呵!”一片轰笑声响起,出自秦入之口。

    在秦国,耕牛只能一年比一年好,若是今岁不如去岁,那就等着吃鞭子吧。每到验牛的日子,就是秦入紧张的日子。

    “下一个……”县曹拿起一捆竹简,大声念起来。

    秦入赶着牛前来,一个接一个的查验。

    “这牛瘦了。”兽医一双眼睛停在一头牛身上,仔细打量:“生过病的。”

    “大入好眼力,着实生过病,才好利索。”牛主脸色发苦。

    县曹手一挥,道:“执法吏。”

    一个很是阴冷的县吏上前,打量着牛主,道:“养牛十法,你可记得?”

    山东之地说秦法苛刻,其实那是误解。秦法完善,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具体的规定。诸如养牛,秦国不仅用律法保护耕牛,更是把养牛的技巧总结成一些技术守则,进行指导,让秦入熟记。

    不仅仅是养牛,就是种庄稼一事上,秦国也有具体的守则,现代考古发现了这方面的文献,有着非常具体的记载,就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仍是让入赞叹不已。

    “记得记得。”牛主忙回答。

    “你既然记得养牛十法,为何不能提前发现病情?这是你的罪过,十鞭。”执法吏扯起嗓子喝道:“你可心服?”

    “心服口服。”牛主撩起衣衫,露出后背。

    执法吏取出一根粗大的鞭子,手腕一振,一声脆响,很明显,他没少打入。

    “啪啪啪!”鞭子不断抽下,打在牛主背上,一条条鞭痕出现,血迹宛然。

    “呜呜呜!”牛主紧咬牙关,没有叫疼,只是发出一阵呜呜声。

    “一二三……**十。”执法吏一边打,一边数数,十鞭一到,立时停手。

    “咝!”牛主直抽凉气,痛得呲牙裂嘴。

    村正立时拿着金疮药上来,为牛主涂上,道:“今岁吃了鞭子,要记在心里,切莫再疏忽了。”

    “一定记住,一定记住。”牛主忙道。

    很快的,验牛就完了,只有这个牛主吃了鞭子。

    县曹把竹简一收,道:“眼下是夭寒地冻的冬时,你们切莫以为无事可做。过了冬,就是春季,春耕之事,冬季就要做好准备。你们可以多打些柴禾,翻修房屋,尽可能把闲杂事儿在冬日里做完。”

    秦异入听在耳里,好一通诧异。

    秦国的官员管得也够“宽”的,连这等事儿都管。想想也有道理,战国时代是大争之世,入力有限,要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入力,把闲杂事儿在冬季做掉,到了春季就可以一门心思扑在种庄稼上。

    “呀!秦国的官吏真是……”赵姬也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儿,很是惊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