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四章 强势回应

风丧胆。”白起一脸的气愤,道:“可眼下时机不对呀。大秦三日内连丧两君,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非常沉重。若是与山东之地硬碰硬,恐于大秦不利。”

    “嗯。”秦异人轻嗯一声,微微颔首。

    白起的眼光不错,说得在理。秦昭王和嬴柱先后死去,这对秦国的军心士气的打击相当沉重。打仗,靠的就是稳固的军心,高昂的士气,没有了军心士气,这仗还怎么打?

    坚守函谷关是最为稳妥之策,因为函谷关城高垣厚,易守难攻,列国之军难以攻破。只要守住了函谷关,列国联兵就会因为粮草消耗过大,不攻自破,自己就会退走。

    自从苏秦提出合纵之策以来,历来六国联兵攻秦,秦国几乎都是实行的这套战术,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上将军此言差矣!”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白起话刚落音,前将军王翦就反对了。

    而且,王翦这话很直白,直接说白起的话不对,这太罕见了。要知道,白起是旷世名将,他拥有杰出的军事才干,他的话就是权威,谁都得掂量掂量,象王翦这么直接说他的话不对,在白起一生中还真没几次。

    秦异人、范睢、乐毅、蒙武、黄石公、尉缭、韩非他们大是讶异,无不是瞪大眼睛,打量着王翦。

    “嗯。”白起鼻孔中传出一声轻嗯,一脸的诧异。

    在白起的记忆中,他这辈子还是头一遭听到有人如此反驳他的军事见解,就是秦昭王也没有如此直言过呀。

    “王翦,兵凶战危,我这是最为稳妥之策,你年纪轻轻,不要太过冒失了。”白起紧接着就是眉头一拧,沉声道。

    白起了打一辈子的仗,还没有吃过败仗,他有资格教训王翦。

    “上将军的话虽是有理。却是只看到了兵凶战危。却是没有看到楚燕齐魏四国这次联兵对大秦的挑衅。”王翦却是脖了一梗。昂昂而言,道:“这一仗不能仅凭战场决胜,还要在战场之外。大秦连丧两君,而两君还未安葬,四国就联兵讨秦,若不能狠狠打击,若不能打得他们闻风丧胆,大秦之威何在?”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神”级的天才统帅。然而,两人又有不同。白起在打仗一事上没得说的,那是百战百胜,从无败绩,端的当得“战神”的称誉。然而,白起在政治上的眼光就不敢恭维了。

    与白起恰恰相反,王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有着不凡的军事才干,还在于他拥有过人的政治智慧,人所难及的政治眼光。

    若单从军事上来说。白起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不能仅仅盯住战场,还要看到战场以外的问题,白起没有看到战场以外的问题,而王翦就看到了。

    秦昭王和嬴柱尸骨未寒,还未安葬,楚燕齐魏四国就联兵讨秦了,这是对秦国的挑衅,秦国必须要予以严惩,不如此不能打出秦国的威风,不如此不能展现秦国的强势。

    一句话,这一仗不是军事上需要,而是政治上需要。

    “有理。”秦异人他们齐声赞同。

    “再者,君上新即位,山东就联兵讨秦,若大秦不能强硬回击,君上之威何在?”王翦考虑问题很是全面。

    秦异人刚刚即位,若是不能强势回应山东的挑衅,山东之地就会以为秦异人软弱可欺,秦国的强硬回应就是必然了。

    “前将军,你说得虽是有理,然,这事可以暂缓。只要先君安葬之后,军心士气稳定下来,大秦完全可以再讨回来,不必急在一时。”白起虽然认可王翦的说法,却是不赞成王翦的处置之法,道:“用兵切忌急燥。”

    “上将军,你担心军心士气固然没错,可有一句话说的好‘哀兵必胜’……”王翦仍是不同意白起的办法。

    “哀兵必胜?”白起的嘴巴张得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