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01章 少年们的发现

响,一年多的讨论,几易其稿最终形成撤并新村的新法令,乡民轮作式到底能否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还未可知,目前只是从关川地区开始试行,视效果决定推广程度。

    大教场分成几块,最外的土塀木栅以及箭橹全天候守卫,内部分割为靶场、阵战场、训练场、屋敷、汤所、药馆、食堂等多项设施,占地面积十町步,当初因为这块土地的归属问题,山本时幸还和本庄实乃吵了好几天,费了好大力气才给弄过来。

    这里的地势绝佳,恰好处在春日山山麓间平缓的高坡上,这块土地完整平坦,西面依着春日山也是大手门外众多路口之一,东面、北面被地势更低的城下町所包围,南面有一道高度有七八米落差的天然峭壁阻隔,峭壁下面不远处就是一片农田,更远的地方则是炊烟袅袅的村庄。

    山本时幸就在训练场上整训一支新军,人数只有两千人,从基础的队列训练到格斗,角力,负重跑等等方法都参考南蛮教官留下来的训练法,才训练两年的新军目前就有不错的素质,令行禁止以及效忠吉良家的理念得到彻底贯彻。

    “应该说越后国尚武的风气非常好,这些孩子的天赋也都很不错,再训练一年就可以形成战斗力,老臣准备找点机会让他们经历点战阵见见血光……”山本时幸拖着瘸腿努力跟上吉良义时的脚步,最上还不忘解说自己的训练理念。

    作为一个不守规矩特立独行的武士,有着放浪诸国的丰富阅历,对于南蛮人的不同理念加以吸收总结并不奇怪,如今以他的年纪已经无力支撑过于繁重的政务加担,于是在去年主动提出淡出政务圈。把主要精力用在培养合格的武士以及军事研究上。

    吉良义时也发现自己的脚步太快。赶忙停下来等待自己老师赶上来。看着苍老的山本时幸,再看看训练场上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吉良义时不禁感慨万千:“转眼间师匠已经鬓发如霜,而本家也从三尺童蒙渐渐长大,真是岁月无情啊!”

    想起当年山本时幸花费五年的时间打造出八百精锐,而今不过两年就组织其两千优秀的士卒,只能说时代在进步,吉良家越来越强大。但岁月不饶人曾经无所不能的山本勘助终究还是老了。

    “老臣也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呀!最近的睡眠越来越短,阴天下雨腰酸背痛两腿疼的很,背上的旧伤尤为严重,人呐!就是越老越没用了。”山本时幸自嘲的苦笑着,

    转眼间,山本时幸已经五十六岁,这个年纪放在战国也算标准的老人,可他膝下无子毫无依靠,最近一年更是搬出独居的跨院来到大教场里全力培养新军,评定会上。他的发言越来越少,就像一个暮年的老人。多数讨论都在打盹中渡过。

    “听说师匠在写军记物?不知写的怎么样?能不能提前拜读师匠的大作呢?”

    说起军记物,山本时幸毫不掩饰眼眸中的豪气峥嵘:“还称不上军记物,只是老臣这些年做的笔记整理删改一遍,从永正十年(1513年),今川氏亲发动远江侵攻开始记录,把臣下年轻时在三河、远江、骏河的见闻全部写进去,大永六年老臣放浪诸国,到返回三河又放浪远江、骏河这一段已经整理出来,目前正在整理回到三河出仕到如今的部分,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整理完成。”

    吉良义时也了解他这位老师的想法,著书立说永远是文化人的事情,山本时幸就偏偏不信这一套,在吉良家的时候就没少拿着高僧的字帖习练书法,日积月累的练习让他写的一手颇为可观的行楷。

    在吉良家一直不倡导使用假名书写,用吉良义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假名者不通汉学生造之字不足为用,对于主君关于文化改革上的态度,身为文化人的细川藤孝、浪冈顕房等人只能抱以苦笑。

    《古事记》里记载:“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於字即难,已因训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