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七章 坝闸

不由的皱了眉头,典小子这曲子会不会选的太高太难了点啊。别到时候输的太难看了。

    就在这时,就听“咚”的一声,郑典整个人跳到了鼓上,一声鼓响,就拉开了打枣的曲调,随着第一声调子扬起,李月姐听着,不由的眼睛一亮,居然不赖,尤其这小子还搞怪,整个人在沿着鼓边游走,时不时的又用脚打着鼓点,那嘴上更是变换着几种乐器,看着手忙脚乱的,让人常常担心他把乐器给砸地上了,时时发出惊叫,可就这样,他那调子却偏偏正的很,这家伙的身形更是时而模仿着老太爷老奶奶弓着背,又学着那背着奶娃的嫂娘哄孩子的声音,等等,将一副农家打枣的画面吹弹的活灵活现。

    这一下,柳洼地主的优势显出来的,众人没命的拍着巴掌,没命的叫着好,一边那贾三郎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不管如何,郑典这曲子吹的不在他之下,可郑曲不过一个十四五的小子,他却是在这一行摸爬滚打,这一对比,他就是输了,那脸色能好看嘛?

    “吉时到,出发迎亲!”随着打枣最后一个音节结束,大冷的天,郑典已是一头的汗,不过他并没有停止,很快连上了一段迎亲曲,这一下,算是给十里埠的人搬梯子下台阶了。

    立刻抬轿的抬轿,吹拉弹唱的跟着,郑家迎亲的队伍出发了。

    “便宜了那贾三郎,没看到他当面认输。”月娇儿跺着脚。

    “这样是最好的了,今儿个可是郑家的大喜之日,哪可能让大家闹的不愉快。”一边李素娥道,李月姐点点,估计郑典出来压这轴也是郑家人的安排,这样不管是输赢都能起来缓和的作用。

    而且今天这事其根子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经过这一场比头。怕是关于贾五郎那些个闲言碎语就传的更欢了,只等过个两年,银翠依然不能怀上,那贾五郎在柳洼。十里埠两地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于是一帮人又继续窝在郑家吃喝,等到迎亲队伍回来,墨易带着一帮弟妹去抢花生糖果。只剩李月姐,她一个大姑娘可不好挤在人堆里去抢。

    便双手环抱着站在一边,看着别人一脸欢声笑音,映着远处的白雪,心情却是格外的轻松。李素娥站在她身边,那脸上也带着微笑,一把这些日子被那些闲言碎语困扰的郁郁。

    “怪了。今天这大喜的日子,咋没看到河工所的两位管事?”李素娥好奇的道。她是最关注于子斯的了。

    李月姐一听自家姑母这般说,也醒觉过来,对啊,没道理这样的日子。杨东城和于子期不出现的,不过,这疑惑也就在李月姐脑海里闪过,毕竟这不关她的事儿。

    转眼便到了晚间,李家一家子吃好喜酒,便要散去了。

    “阿姐,你们先回去,我晚点回去。”这时墨易道。

    “有什么事啊?”李月姐好奇的问。

    “没什么,反正还早。我想留下来跟郑典他们耍耍。”墨易道。只是明显的话中有些吞吐,似有未尽之言。

    李月姐还待再问,这时郑曲过来,外套着那件枣红半袖直缀敞开着,一副浪荡样子:“我说李家阿姐,你可不能把墨易老拘在身边。男人有男人的圈子。”

    李月姐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小家伙,小小年纪,说话却是老气横秋的:“就你怪话多。”说着,便冲着墨易道:“那我们先回,你自己安排。”不管怎么说,郑典还是有点道理的,墨易得有他自己的圈子。自己管不了他多久。

    随后,郑典便嘻嘻哈哈的拉着墨易走了。

    于是,李家一家人各回东屋西屋。

    这两天,从昨天阿奶的布局,再到今早贾五郎的吃憋,再到斗曲以及后面的迎亲拜堂,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是让人兴奋的事情,因此虽着天色已晚,但李家姐妹几个谁也没有睡意,几个姐妹便窝在炕上聊着天,墨风难得丢了两天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