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洵武上图篇

动了。11月22日下诏:改明年的年号为崇宁!意思就是:我们要崇尚熙宁年间(宋神宗年号)一切都该按熙宁年间的规矩来办!

    24日上朝结束,曾布单独留了下来,向宋徽宗进献了一幅图。邓绾之子邓洵武所画的《爱莫助之图》

    邓洵武,正牌进士出身,博闻强记、精通历史,宋哲宗时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具体工作是重编《神宗实录》。这太理想了!以他和父亲两辈人对高太皇太后的仇恨,可想而知他的书里高太皇太后能变成什么样。本就是老巫婆了,还不得头上长角、脑后披毛,每晚吃3个小孩子当宵夜?写得狠了点,可后遗症也出现了!宋哲宗死后,他被向太后一伙盯住,狠狠教训了一顿!

    邓洵武很失落,关键时刻一即将倒霉的重臣帮了他一把!蔡京在被贬职前力挺邓洵武,把他又保回到国史院。这看似一步闲棋,却对蔡京一生的命运至关重要!什么是聪明人?蔡京最高明一点就在于善良!与蔡京接触的人没一个不说他善良的!不管他做了什么,每个人见到他,都会如沐春风。从最初他处在下位,对领导对同事零拒绝开始,到他日后权倾天下长盛不衰,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正在伤天害理进行中,都面带笑容…

    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一切”哪怕金玉良言,连喝带骂地说出去,也没人接受,甚至可能结仇。而带着三分笑意,哪怕伤到了谁,都是“不小心”的…

    现在回报来了!邓洵武要把蔡京搞回到开封城来,这想法是多么的疯狂。为达到目的,邓洵武做了海量的准备工作。超级多的数字理论、完美的震撼效果,他相信只要抛出去,必定会让赵佶热血沸腾、无法自制。但他仍很小心。因这些都得建立在一前提下面----赵佶是不是跟他父亲、哥哥有一样的灵魂呢?曾让赵煦心动的东西,会不会也让赵佶怀念?这可真说不准,从赵佶登基以来最初大半年里,他是多么的“旧党”啊…可谁又能忘记:赵煦从10岁起一直忍到19岁。期间任凭高太皇太后为所欲为,坚忍程度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

    思前想后,弟弟也许和哥哥有些相似?但就算不像,该做的事也要去做,尤其是向太后已死了的现在!这一天,邓洵武终于找到机会,单独接近了新皇帝“恭喜陛下”开场白很正规。

    赵佶“喜从何来”皇帝也很习惯,毕竟每天都要被恭喜很多次的。

    邓洵武“陛下宰辅选得好。韩相公、曾相公众望所归”

    赵佶沉默,这话前两天已有人说过了,是中书舍人徐勣。很可能会因这话而在史书留名。可现在邓洵武来,第二次贺喜没红包的!

    却听见邓洵武叹息了声说“真是可惜…”

    “可惜什么”赵佶立即警觉。

    邓洵武说了下面这段话“陛下是先帝之子,首相韩忠彦是已故宰执韩琦之子。先帝当年改革实行新法,韩琦反对,现在韩忠彦执政,继续反对新法。以此看来,是韩忠彦能继承父志,而陛下不能”

    赵佶神色大变,这是侮辱!为人子者继父业。这是起码职责,是延续血脉的骄傲,是对父亲的认同!如不能,不是承认父辈有错。就是自己无能!这让一刚满21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何忍受?可又能说什么?之前他的所作所为,哪一样都真切背叛了父亲和哥哥!

    难堪的沉默中,邓洵武在坚持,他当然不是来特意地侮辱皇帝。现在局面良好,一切都在掌握中,皇帝情绪在波动中…他紧接着说了句“您想绍述父兄之志吗”

    赵佶更沉默了…他怎能不想!这是个根本就不需考虑的事情。作为一21岁青年。神宗末年他才出生,神宗时代他太小,没印象不好评论。可高太皇太后、宋哲宗都做了什么,他亲眼目睹。国家党争是被哪方挑起来的、国家利益是由谁争夺回来的,只要稍有理智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