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宋军反击篇

    赵构准备回銮临安,必须选择一人交付长江防线大权,张浚是众望所归。但29日,赵构宣布任命:杨存中、虞允文为江淮荆襄路正副宣抚使。

    任命一下,金安节、刘珙两人第一时间上疏反对。赵构大怒“珙之父为张浚所知,此奏专为浚耳”宰相陈康伯、朱倬立刻召来刘珙,要求其撤回上疏,且说“若再上,恐累张公”刘珙回答“珙为国家计,故不暇为张公计。若为张公计,则不为是以累之矣”于是再次上疏反对。不得已,赵构只能重新任命:虞允文改使川陕、杨存中则仅措置两淮而已。

    2月1日,虞允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川陕宣谕使、措置招军买马,去陕西前线与吴璘相见,商议收复失地。

    3日,张浚、虞允文入对。赵构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弃江北、淮北如敝履,完全不屑一顾,更视金国新皇帝内外交困、南北皆敌的困境于不顾,几乎习惯性地继续为曾经的宗主国服务,实是把这二人气晕了!

    虞允文这位刚刚挽狂澜于既倒的帝国英雄忍不住向赵构提出异议,要求帝国哪怕不趁机出兵进行军事常识上必将进行的报复,也得合理利用在敌占区自动出现的反抗力量的残余,如刚刚因突发事件而解体的耿京武装。想一想以辛弃疾才完成的壮举为号召,以南宋官方为依托,怎样都可给金国制造出更大麻烦…他说了很多,赵构回答得很少,只有一句话“知道了,你且去四川见吴璘吧”

    上面一幕证明了虞允文的历史功课没做足。他要赵构珍惜,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存在!赵构一生都是超级挑剔的美食家,连岳飞提供的食材都不稀罕,怎会对一伙骤聚骤散的,往好里说是义军。往官方传统用词上是土匪的民间力量产生什么“珍惜”

    虞允文只好走远点…此时此刻的赵构很忙,他真的对虞允文的喋喋不休很不耐,因他在想“正事”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陷入了深思,思考过往、展望将来,为他一生的幸福搅尽脑汁…

    他没法不去想,但凡是个人就有点脸皮,哪怕很少很薄。虽说他一点都不在乎这些虚的,可他毕竟是皇帝,对于彻底不要脸的事,还是有点小心理障碍的。如近20年来。他无时无刻都在鼓吹友邦亲切论、女真可爱论,用杀岳飞、散军队来保证绝不会发生战争…结果完颜亮这个耳光抽得无比响亮干脆!

    这让赵构情何以堪啊!他后悔了,觉得必须得想办法了…为此,赵构终于把目光投向身边一直把他当亲生父亲对待的那个孩子:赵玮!

    这个孩子早就长大了,一直恭谦谨止,没半点让赵构不满意的地方。多年后,当赵玮去世时,世人为他定的庙号之所以是“孝宗”并不是没原因的。赵玮的人生时刻都矛盾着,他的理想是对的。无论站在列祖列宗还是民族大义上,都没谁能反驳这一点。可…他毕竟还是个“儿子”他得孝顺他的“父亲”这一点更是中华民族的铁律,试问他该怎么做?

    也许像这次,先请战、后道歉。当个跟在身边时刻尽孝道的“儿子”,就是他的理想照进现实,两者争夺对抗后的无奈产物。之后的事情就是这样发展的。

    赵玮陪着赵构向北推进至建康,一路上江南的深冬飘着雨雪。赵构坐辇、赵玮骑马,雨雪打湿了他的衣衫,他的表情始终安静平淡…在建康。赵玮亲自照料赵构的生活起居,每天无微不至之后,夜里还要亲笔给后方的皇太后、皇后写平安信…当一切结束,赵构回到临安皇宫后,皇后指着一小箱子给他看,里面全是前线的平安信。由此可见“儿子”这份工作已被赵玮做到了什么程度…

    赵构缓缓坐下,继续深思熟虑。很久之后,他终于觉得可以做一件事了。

    惠逢受吴璘之命,攻打熙河路。在会通关擒获守关金将成俊。这时诸将都说要继续攻打河州,其中有一将则建议:金军主力在熙河路的首府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