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二节转机

在雨中等待已久的保安团的军容,感到很满意。问陪同他视察的地方官,保安团组建多久了?韶州知府得意地说也就是一个月的样子。凤山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可堪大用了。”

    “都是第五镇支援、训练的好。他们一来韶州,便剿灭了当地一股巨寇,百姓十分高兴。”韶州知府如实答道。

    这却和京师掌握的情况截然不同。看上去韶州地方对于第五镇并不反感啊。凤山感到有些不解。不过,第五镇和地方关系融洽并非坏事,因孚琦毙命刺客而对广州之任视为畏途的凤山出京前甚至有荆轲潇潇易水之感。朝廷寄他于厚望,不仅要扑灭孙文乱党,而且要对付反迹彰显的龙谦第五镇,担子极重。

    从韶州来看,广东局势并非朝廷朝廷想象的严重。这样就好,已风烛残年的凤山,真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或许朝廷分裂第五镇的计策已然奏效了吧?凤山是带兵已久的宿将,军事上不能说是外行。很想到广东后有一支效命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在韶州停了两日,专门看了保安团为他举行的军事会操,感到一个来月时间搞成这个样子真是不简单。老将军还是官僚了,他竟然不知道韶州保安团中有四十一名军官是第五镇派出的,撑起了部队的架子。

    凤山抵达广州,立即收到第十镇十九协翻越两省交界的十万大山,出奇兵抄了黄兴后路的消息,凤山极为高兴,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周馥依照官场惯例,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凤山的到来。凤山却没有见到他想见的龙谦。周馥说龙谦嘉应、潮州一带视察防务了。大概还要几天才能返回。凤山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周馥向凤山介绍了广西局势,说周毅所部占领宁明、龙州后,乱党后路已断,不久当可敉平。

    凤山并不是十分在意广西之乱,他甚至没有落实引起广东事变的巡防营整顿是否真的停止了。恢复旧制已是一句空话,韶州保安团就摆在那里嘛。

    凤山首先要了解的是孚琦之死的究竟。他觉得这件事涉及到自己的安危。

    广州事件在京师纷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人说孚琦并非死于乱党刺杀,凶手另有其人。另有其人指谁?自然不用再解释了。因为那件事得利最大的就是龙谦。一力弹劾他的孚琦被杀了,朝廷终止了对他的调动。而是采取了更为和缓的方式。只是分去了他的一半兵力。当然,分走的那一半是否落在朝廷袋中,尚有待检验。至少现在一切顺利,第十镇不是乖乖地奉命出兵广西并且甚为卖力吗?

    凤山在周馥的配合下调阅了孚琦遇刺的档案。两名现场被捕的日本人已遵令移交日本领事馆。现在据说已经回国了。剩下一名广东籍的刺客受了重刑。不久便死在广州府的大狱中。留下的口供承认他是革命党。但究竟开了几枪,朝谁射击却语焉不详。现场的目击证人很多,既有周馥侍卫的证词。也有龙谦卫队的证词,更有孚琦卫士的。大家说的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共同点就是现场很乱,孚琦遇刺,龙谦救助周馥而负伤,但究竟响了几枪就不一致了,有说三枪的,也有说两枪甚至四枪的。而孚琦身中两弹确凿无疑,可惜他已经安葬了,永远无法用科学手段检视伤口了。

    如果真是响了两枪,龙谦负伤便难以解释了。

    凤山对朝廷释放有谋刺嫌疑的两名日人表示不满。假如严酷审讯,或许会找到潜藏在广州城的革命党残余。但朝廷对洋人,包括东洋人是越来越窝囊了,人家说携带武器是自卫,那便是自卫,人家说没有开过枪那便是事实。想到偌大的广州城里不知潜伏着多少亡命刺客,凤山便不寒而栗。

    凤山在抵达广州后的第三天亲自动手给慈禧上了一封折子,报告了他已到广州,一切顺利。他报告了进入广东后的所见所闻,尤其称赞了韶州保安团,认为确实比他所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