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节橡胶危机

本万利的投机;这里还有为数众多发了财的外国人,他们手中同样握有大量闲钱。从宣统登基,也就是1908年底起,橡胶股票便如脱缰野马般疯涨,兰格志、地磅等老牌橡胶公司的股票在短短一两个月内便翻番,而一些后起的小公司则更疯狂,股价竟有涨到原先价格18倍者。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上海滩的富人们趋之若鹜,几近疯癫,浑不顾这些“橡胶股”的风险----橡胶园在几千里外的南洋,而股票则是万里之遥的伦敦所发行,两样东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仅仅是普通投资者拿闲钱炒股,还则罢了,可橡胶投机的滚滚红利,很快把“八大钱庄”(正元、兆康、谦余、森元、元丰、会大、协丰、晋大)拖下了水,而“八大钱庄”的背后,则是更上一级的金融企业----号称“钱庄的钱庄”的票号。当时上海滩有两大票号,即宁波买办商人严义彬所经营的源丰润票号,和合肥官僚商人李经楚经营的义善源票号。

    其实最初被拖下水的,只有正元、兆康、谦余三家,可八大钱庄盘根错节,互相有密切关系,由于“头寸”不够,最初的三家钱庄很快把另五家拉下水,而随着投机额的扩大,他们又相继把两大票号牵扯进来。这样一来,不仅钱庄、票号,而且与之有关联的官僚买办资本、商业资本和民间资金也纷纷卷入,他们相互拆借资金,把钱送到遥远的伦敦换成花花绿绿的橡胶股票,一些贪得无厌者更用这些股票做抵押,去钱庄、票号和银行拆借更多的资金。以便买入更多股票----这正是另一个时空里“次贷”杠杆泡沫的雏形。

    当时的跨国炒股可不像今天这样方便,股价涨跌、信息传递,全靠电报,公司基本面之类详细资料无从得知,上海投资者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变化中的股价而已。好在他们要知道的也只是这个:橡胶是什么,怎么种、用在哪儿,都不重要,这东西能让自己赚大钱、发大财才是关键。如此汹涌的资金,很快就让上海滩的橡胶股票供不应求。神通广大的上海投资者索性利用关系。直接去伦敦买,到了1909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售出的橡胶股票,市值就高达白银2200-2500万两。投入英国本土的华商银本位资金也达1000万两。3500万两白银被套入橡胶交易。一下绷紧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融资链条,除了橡胶投机,大上海已几乎无银可融、可贷了。

    正做着发财梦的上海投机者并不知道。橡胶投机的风险早已在火热行情中注定了。1909年夏,在神秘商户大肆抛售股市的打击下,上海橡胶股市突然崩盘,连带着影响了伦敦股市,原本的大热门橡胶股一泻千里,最高冲到1675两/股的兰格志,不到1个月就跌到只剩105两,个中原因,是许多橡胶园的虚假经营被戳穿(一些所谓橡胶园公司根本就没有橡胶园,只是圈一笔钱走人),而汽车产业也遭遇瓶颈。这样一来,橡胶股票的重仓户----中国投资者自然成了最大的输家。8月11日,就在德州战役如火如荼进行的当口,正元、谦余两家钱庄率先破产,3天内,八大钱庄无一幸免,相继完蛋。原本因橡胶投机而绷紧的上海滩融资体系,这下土崩瓦解,钱庄无钱可借,工商业告贷无门,原本信誉卓著的“庄票”一下变得一钱不值。

    本来高度关注国内突然爆发的政治军事危机的东南政商,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半个月内破产自杀的商人不计其数,据说黄浦江里日夜漂浮着尸体,都是绝望之余投江自尽的商人。

    有人跳江就有人欢庆。最先抛售橡胶股票及将曾炙手可热的“琼州橡胶”公司高价出售的公司是最大的获利人。很快便有媒体披露,琼州橡胶公司的背后股东是山东商业银行!

    这是爆炸性的新闻!不乏联想力的中国人立即理清了其中的关系,正是龙谦统帅的蒙山军一手策划了橡胶危机,从东南卷走了至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