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节唐绍仪

作的重点也在美德两国。

    刚上任的美国公使嘉乐恒表示了友善之意,祝贺了龙谦先生领导的蒙山军取得了统一中国的重大胜利,说美国政府注意到了龙谦先生近期的讲话,对中国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体制表示极大的赞赏,认为中国将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嘉乐恒愉快地回顾了近年来蒙山军政权与美国工商界的多方位合作,认为合作是愉快而有效的,特别是标准石油在山东探勘油井的成功与福特汽车与中国的合作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两国友谊的基础。嘉乐恒强调说,美国人民对于龙谦先生出生并成长于美国表示出极大的好奇,虽然龙谦先生一直没有详细披露他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但美国人民相信,正是因为龙谦先生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促使他选择了民主政体,这无疑拉近了两国的关系。在这里,嘉乐恒回避了美国政府,而是用美国人民来说事。在与唐绍仪谈话的最后,嘉乐恒用外交官的语言风格含蓄地表示,美国期盼着中国新政府的诞生并希望两国在更多的领域展开合作。

    对于实际的建交问题,嘉乐恒没有做正面的承诺,只是表示美国政府关注着蒙山军建立中央政府的步骤。言外之意,新政府没有正式成立,一切都言之过早。

    德国人和美国的态度差不多。某种意义上,德国更乐于看到蒙山军取得胜利。在欧洲已经分为彼此敌对的两大阵营后,德国越来越顾忌两线为敌的处境了。他的东线是有“欧洲压路机”之称的俄国,辽阔的纵深和无尽的人力令德国十分的头疼。如今一向与德国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蒙山军在中国取得政权。对于德国是一件好事。而德国更乐于看到中国新政权在外蒙问题上与俄罗斯走向对抗。如果中俄因外蒙而发生战争,必将削弱俄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能让俄国在它的西线减少一个兵卒、一门大炮都是德国乐于看到的。而且,德**方对蒙山军在中国内战中的表现极为重视,他们尤其重视山东军在德州的防御成功,青岛德军派出战时观察团不算,战后德军总参谋部又秘密派来了更高级的观摩团,在得到山东当局的允许后,亲临德州现场查看了山东军的防御阵地,对铁丝网战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个时候。德军总参谋部早已完成施里芬计划了。准备用一次强有力的迂回战略击败宿敌法国,然后再掉头解决东线的俄国。破军事技术不弱于自己的法国人防御,以及以少数兵力防御俄国,德州战役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德州战役改变了德国对中**队的印象。山东军表现出的悍不畏死的作战意志赢得了德**方的尊重。因此。德国公使在表示了其政府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与龙谦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明确希望加强在军火工业乃至军事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承诺转让大口径重炮的制造技术,承诺如果中方与俄国发生军事冲突给予中方在武器弹药方面的支援。并希望拿到津浦铁路的独家筑路权并参与到山东油田的开发。

    诚如龙谦所料,对于事实上业已成立的中国政府,列强的态度迥然不同。鉴于国内已无公开的敌对势力,列强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个大国的存在,双方焦点在于满清一系列卖国条约的承认,涉及赔款、关税、租界等具体的问题,假如中国新政府全盘继承满清的负面资产,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龙谦又有明确的指示,新生的共和国政府不是丧权辱国的满清政府,必须在涉及国家尊严、民生利益上锱铢必较,据理力争,既要争取外交关系的突破,更要为国家争回权益来。

    这个指示就难住了外交局,连最近终于就任外交局顾问,原民国内阁成员伍廷芳在与唐绍仪就外交问题的交流时也表示,实现总统的愿望很难----列强内部虽然矛盾重重,但在中国问题上,他们往往采取一致的步骤,以逼迫中国政府就范,以保证他们的在华利益。

    伍廷芳跟很多人一样,对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